我从小在一个小县城里长大,实际上直到我上高二,我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没有出过我们省。也许是受了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影响,高二暑假我特别想出去旅游一次,这一去就去到了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北京,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身边也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我和我的小伙伴我们两个人,(因为在我看来,如果和父母一起的话,旅途会少很多自由和乐趣的。)
初次来到这么大的一个城市,我们感到惊喜,兴奋,想要快快出发去探索这个期盼已久的城市。和大部分去北京的旅游者一样,我们每天就是按照前一天安排的路线参观景点。这一趟北京之旅我们也把北京的景点基本都玩了个遍。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中关村,周围的高楼大厦里全是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走在中关村的大街上,感觉周围的人们全都步履匆匆,无意中还听到身边有个小姐姐在谈论出国留学事宜。我这才感到除了著名的景点,北京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它所能提供的发展机会才是这个大城市与我出生的小县城根本的区别。这次北京之行是我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在感到兴奋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大城市的繁华,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立志将来大学一定要去大城市,因为我坚信只有在大城市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高三暑假我去了西安作为给自己的放松之旅。浏览朋友圈发现我的一个同学也在这里,了解后才知道人家是来参加托福培训班,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准备。那是我第一次开始思考旅行的意义,因为我感受到了差距,而我也并不想被拉下,因为我其实竞争心很强的,不喜欢被别人超越,现在人家用我旅游的时间和金钱来充实自己,来为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这让我感到我现在的旅途实在浪费时间。但当时的我很快就进行了自我安慰:以后的道路还不太明确,出国留学或许并不是我要走的,而且高考完出来放松本来就合情合理,没什么错误。现在想想其实也对,但我忽略了一点:你可以出去旅游放松,但是不能耽误了你人生的主线,你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的。就像在高中常常会有人你看人家玩你也跟着玩,但是一到考试,你却往往考不过人家。这其实就是你只看到了人家在玩,忽略了人家学习的时候。然后当你该要学习的时候却用“你看某某某也在玩“来迷惑自己。
在上大学之前我已经去了两个城市了,但这远不能满足我当时想要环游世界的梦想,我当时的座右铭就是“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在大学我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并且因为我很早就开始做兼职,经济上也实现了相对独立,你知道当你手里有钱的时候,你总是想找一个自以为很有意义的方式把他花掉。所以当时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我每两个月都要出去旅游一次,我觉得这样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于是我就在兼职上面投的时间稍微多了一点。那时我每个月的兼职净收入大概是1700元,除去一些生活花销,足够我出去玩了。
于是我就开始了愉快的旅游生活。烟花三月我去了扬州,五月我又去了武汉看了音乐节,六月趁着端午我又去了上海。
旅游快乐吗?当然了,可以品尝当地美食,参观当地地标建筑,旅途过程轻松愉悦,当然是很快乐。但我现在反思我这一年的学习生活,发现自己与身边优秀的人已经拉下了好大一些距离。首先是这一年由于兼职的缘故我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并不太够,因此大一的绩点并不太出彩,参加的组织社团里面组织的活动也因为没有时间而频频缺席,所以这一年的社交圈子也基本没有扩展,还有一些额外的提升自己的活动例如英语竞赛,数学竞赛等等也都没有准备,总体感觉这一学期时间过得特别快,总是要考试了才开始预习。再反观我从我的旅游活动中获得了什么呢?正如当初所期望的那样,我真的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在上海外滩,看着对面的那些高楼大厦,我却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他们将来是否会有我的一席之地呢?我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想要用眼前此景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奋斗的话,那么现在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而有的人根本不必像你一样花费如此时间金钱来这里寻求努力奋斗的动力。因为他们知道大学四年时光匆匆,唯有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够在四年后能够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谋得一席之地。而我花了自己太多的时间金钱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在该奋斗的年纪就不应该贪图享乐,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多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等你才华与实力兼具了,再去实现你的梦想也还不太迟。而现在,请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