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哲学启蒙书,用一个小女孩被函授的过程,慢慢向我们展现出哲学的美妙画卷。
书中每封信件都会先抛出些问题,哲学主要是引发人们的思考。抛出问题本身比解答问题的过程更为重要些。成年人的世界不再有问题,这无疑是让人很沮丧的一件事儿。
还记得孩童时期,看什么都是新鲜好奇的。看到蓝天会想到天为什么是蓝色的,看到花朵盛开会好奇为什么花朵要盛开,树林中鸟儿叽叽喳喳,对于它们而言,周末和周中并没有分别。是谁教会它们如此?是不是世间万物都有自己设定好的一套程序,在做着某些特定的,但是又重复的事情呢?
今天读到《少校的小木屋》这一章节,苏菲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鼓起勇气,开始眼沿着上次汉密士(一只狗)走过的路走去,
“苏菲沿着路走上了一座小山丘,然后走到一个向下的陡坡,两旁都是高大的松树,树林非常浓密,以至于苏菲只能看到树与树之间几码之处。
突然,她看到树干间有个东西在闪动。那一定是个小湖。路向另外一头延伸,但苏菲却转向树丛间走去。她不由自主地走着,自己也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个湖并不比足球场大。在湖的彼岸,一块由银桦树所围绕的小小空地上,有一栋红色的小屋。屋顶上的烟囱有一道轻烟正袅袅上升。
苏菲走到湖畔。这里多有泥泞,不过后来她发现了一条小船,船身有一半在水中,里面还有一对桨。
苏菲环顾四周。看来无论她怎么做,都无法在不把鞋子弄湿的情况下,渡湖到小红屋那边。于是,她一咬牙,走到小船那边,将它推到水中。然后她爬上船,将桨固定在桨架上,开始划过湖面。不一会儿,船便到了对岸。苏菲跨上岸,想把船拖上来,此处的湖岸要比刚才那边陡。
她只回头望了一望,便走向小木屋。”
整篇内容,最后的回头望了一望,让我不断的回想起《千与千寻》中的最后一幕,戛然而止,却又让人回味无穷。经过了一些事,回头望一望,就坚决的向前走。
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就和小红屋一样未知,但是就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励着我们坚定向前,对于过去,回首一下就好了。要果断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