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也是我们拥有的防止精神病倾向发展的唯一保障。
——摘自《自卑与超越》
孩子的合作经验,来源于和同伴相处的经验。
很多家长对于同伴相处这件事持有保守态度。
一方面,因为想让孩子【合群】,会想带孩子到群体中,给孩子和同伴相处的机会——这是很积极的鼓励孩子去同伴相处的做法;
但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又在孩子和同伴相处中担心过多,提供过多的保护,代替孩子去社交、处理问题。
这种做法对【同伴合作】就是一种阻碍了。
▲这里要注意是过多保护。
孩子应该被允许在同龄儿童之间按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而不是按成人的行为方式做事。
当我们替代孩子解决过多【社交问题】,当孩子真正面临合作工作的时候,很难有良好的表现。
因此,在孩子同伴合作这件事情上,家长的正确引导姿势如下,供大家参考:
1、给孩子提供同伴相处的机会。
比如幼儿园,也可以经常约好友带孩子一起出行(这也是家长来观察孩子同伴相处特别好的机会),让孩子到公共场所和小朋友们相处(这里要注意保证孩子安全,但不过分保护)。
这里的关键词是【提供机会】。
2、在生活中给宝贝提供可以和固定的玩伴相处的机会。
这里的选定并没有限制的意思,而是家长有给孩子提供固定玩伴的意识,寻找同频家长带孩子一起出行游玩,为孩子提供固定同伴相处经验的机会,积累相关经验也很重要。
这里的关键词是【长期经验】。
3、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
第一,保证安全——不是完全放手;
第二,不去干预——在安全线内彻底放手。
很多家长对于度的把握很困惑,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去保护,什么时候放手,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很简单的原则——眼睛盯紧,但不随意出手。
如果根据我们的观察,对方小朋友有很明显的暴力倾向(这里要注意攻击性和暴力倾向的区别),从眼神和刚开始接触的动作来进行初步判断,那么我们就可以增加保护的力度;
如果判断对方是温和的小朋友,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去玩,出现小打小闹,也不要出手干预,让孩子之间来处理他们的问题。
如果对方是同频好友,能达成一致就更完美了。
合作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太重要,而现在的孩子在保护下又损失了很多合作体验的机会,这对孩子未来在社会中的合作都是阻碍作用,希望家长放开手,打开心,带着孩子一起去体验和锻炼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