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篡位,为什么网友对司马家那么鄙视,而对曹家很推崇?能点开看到这篇文章的都是对东汉末年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知道司马家指的是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这祖孙三代,而曹家,指的是曹操、曹丕、曹睿父子两代人。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而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晋国,同样是篡位,为什么网友对司马家那么鄙视呢?这要从曹操开始说起。
曹操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年,内有十常侍祸乱朝政,外有黄巾军蜂拥而起,大将军何进为了除掉十常侍,听信袁绍建议,招镇守边关的将军入朝,没想到事情败露,大将军先被十常侍杀掉,边关将领也得到机会进京,从此乱世更乱,西凉董卓仗着兵多将勇,把持朝政,对皇帝行废立之事,引起了忠于汉室将领的反抗,曹操发诏讨贼,天下诸侯乘乱而起,河北袁绍,南阳袁术,江东孙坚,荆州刘表,北平公孙瓒,北海孔融,徐州陶谦,西凉马腾,冀州韩馥等十八路诸侯应诏讨贼,曹操正是借此机会得以发展,董卓被诸侯联军打跑后,被他的义子吕布所杀。
董卓死后,天下没有恢复和平,相反,诸侯们互相征伐,真正的乱世来临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代言人的身份,国内他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马腾、韩遂等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方。黄淮流域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破坏,百姓遭屠,土地荒芜,幸存者被迫离乡背井,流落他方。可谓“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面对这种悲惨景象,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
曹操在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士人阶层冷嘲热讽,认为曹操目空一切才有此败,曹操说了一句如今听来依旧热血沸腾的话,“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是大话吗?并不是,曹操凭借自己的力量,统一了北方,三分天下,曹操得其二,只剩西蜀刘备和江东孙权,他让他的辖区百姓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得以休养生息,他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更不是几个酸秀才可以相提并论的。这也是天下人对于曹魏取代汉室可以理解的地方。可以说,当时的天下是曹操一手打下来的。
但司马家不是这样,司马懿在曹操在世时只是作为一个出主意的文人,说他是军师都高估了,曹操之所以任用司马懿,一是因为司马懿聪明有才华,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司马家是望族,东汉末年是士族门阀的时代,曹操让司马懿辅佐曹丕,就是想把司马家和曹丕拴在一起,曹丕继位后也是如此,为了拉拢士族,他更是在陈群的建议下,开创了九品中正制,以此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一直影响到隋唐时代,在科举制实行之前,作为主要选拔人才的手段。
曹丕在位时,很信任司马懿,每次带兵打仗都留司马懿镇守许昌。临死前更是让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曹睿继位后对司马懿更加信任,司马懿也是在这时才真正掌握兵权,通过几次像样的战绩,司马懿在军中威望日盛。曹睿死后,依旧让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两代皇帝对司马懿信任有加,但司马懿并没有心存感激,他诛杀曹爽,囚禁杀害曹氏宗亲。架空整个曹氏家族,这样一个白眼狼,如何能让人佩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司马家鸠占鹊巢。如果你得国不正,努力造福国家百姓也就算了,可整个晋国,奢靡无度,更是发生“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这样的人间惨剧,中原百姓几乎被屠戮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