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当今时代,人的寿命可以变得更长,智商可以变得更高,财富可以变得更多,而且这些可以通过基因或基金传递给下一代。但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无法直接传递,那就是心智。那么什么是心智呢?,心智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与选择。
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分析自己成长的可能性,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了实现梦想的方法和路径。
“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上篇: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第一章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
1.1重新认识大脑。人的人脑分为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本能脑和情绪脑目光短浅、即时满足,主导着大脑的决策。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让理智脑加速变强的方法是习惯经常思考、时常反思,让理性思维占据上风。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人类的安全感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买了很多书,希望能立即改变自己。可发现读书的“艰难”与买书的“惬意”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
1.2焦虑的几种形式:完成焦虑(由于内在欲望涉及面太广或外在日程安排过紧,很难做到深入和从容)、定位焦虑(零基础阶段与该领域的能人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对决)、选择焦虑(因为想做的事情太多,最后把时间都浪费在了摇摆不定上,静不下心做最重要的事,或者说根本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环境焦虑(不得不面对一些外在环境的限制,比如因家庭、工作的影响,有些事想做却做不了,还有些事不想做却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做)、难度焦虑(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东西,其核心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不下决心与之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
焦虑的根源: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正确的做法是: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关键是如何真正提升能力和保持耐心。
1.3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认知规律,耐心的倍增器:(1)复利曲线就是一种理性工具。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这种力量,需要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并坚持到拐点。

(2)舒适区边缘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3)成长权重对比。(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即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4)微观规律。是学习的平台期。这个规律表明,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怎样拥有耐心?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的最高级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