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区:为电网链接未来
“只要我预先点开开关,房间里的空调就可以自动打开了。”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配电综合班班员李彦豪边说边操作着手中的IPAD,带领记者登上电梯。八月的广州秋高炎热,走进小区短短的一段路程,记者早已汗流浃背,沿着长廊走进701房间。果然,房间内的空调早已打开,一阵清凉扑面而来,大家不禁一阵欢呼。那漫长的令人焦虑的室内“降温等待”应该可以免了。
“喝口水吧,刚好37度,天气热其实也不适合喝太冰的水。”李彦豪向记者递过一杯温水,原来他在等电梯时就设定了电子暖水壶的温度。“还有很多智能化的功能,用户入住后,都能享受到。”李彦豪说。
显然,智能化生活的未来,已经与我们一步之遥。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互联网+智慧能源综合示范小区项目,正准备敲开这一扇未来之门。
“互联网+智慧用能综合示范小区”(下称“智能小区”)是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打造的一套为用户设计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其以电力光纤入户而构筑的通信网络为基础,通过整合电、水、气三表一体化集抄系统、智能小区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家居、分布式能源、充电设施等关键元素,将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为用户打造智慧用电、高效便捷的生活。
“这是一个典型样板,”广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副主任陈健说:“智能小区示范项目促使能源、信息大融合,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舒适度,有利于实现企业延伸服务和实现全社会资源最优。”
四网融合:一条电缆联通的四张网
“实现智能小区功能的基础,是这条OPLC复合光缆。”李彦豪拿出一条割去聚乙烯护套的复合光缆展示给记者。“除了红色电缆线外,白色这条便是通讯光纤。整条电缆便同时具有电力传输和光纤通信功能。”
据悉,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代替原电力传输电缆后,可通过不同运营商通过网络接入,承载起不同网络的各种应用,将互联网、电视网、电话网、电网融合为一张网——“四网融合”,便是智能小区的硬件技术基础。其应用逻辑简单明了:只要能通电,就能联网,只要联网,就可智能互动。通过一条光纤电缆,电网切入了物联网。
此外,四网融合技术本身,还具备节约社会资源、改善城市景观的作用。“哪里都需要电,电缆的敷设是必须的。”广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许苑说,“电力光纤入户由供电局统一建设施工,其他运营商进驻就无需另行敷设线路,直接租用就可以了。其投资和运维费用预计会降低30%以上。”
这是个双赢的局面,对于运营商来说,除了能节约投资和运维费用外,也促进了他的网络布点增速。更重要的是,无需重复投入线路敷设,整体社会资源得到了节约,城市景观也获得了改善。“以往各种电话、网线在楼宇间纵横八方的现象肯定可以得到缓解。”许苑说。
目前,智能小区项目已得到政府的青睐。广州花都、番禺区政府已计划与广州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在广州其他各区也在选点进行光纤入户升级改造。
三表集抄:小信息撑起“大数据”
对于居民而言,光有电和通讯是不够的,自来水、燃气一样都不能少。李彦豪打开7楼层的管道井。记者看到,最上端是7楼四户人家智能电表,下侧则排放各个用户的水表,电表、水表上都有一根银色导线连向墙上的集中器,集中器与抄表主站系统之间采用M-BUS总线的方式通讯。“电表、水表走了多少,全由电脑来采集,在室内的燃气表上也是这种模式,不再需要人工抄表了。”李彦豪对记者说,“除了节省人力,关键还在于抄表后的数据,都能准确、快速采集到,给用户及时反馈互动。”
这种电表、水表、气表集中抄表的模式称为三表集抄。其因施工简单、维护方便、数据传输速率高的优点在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已开始试行。但三表集抄有一个重要前提:电表、水表和气表先要实现智能化改造。目前,广州供电局智能电表预计在2017年完成全市覆盖,结合电力光纤入户解决数据传送问题,使电网企业进行三表集抄具有先天优势。据悉,广州供电局已与水投集团、开发区供水管理中心、燃气公司在黄埔、花都开展三表集抄业务合作。
预计三表集抄实施后,用户使用电、水、气的信息将形成海量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了基础。“开灯关灯这个动作,只是一个微小的信息,但如果将其连成一段历史数据,则能分析出用户的生活习惯、节能意识、人口情况等等。”林琳说。
这样,电能、电子信息、用水、气耗,这些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能耗和资讯,就通过光纤电缆、三表集抄的纽带,汇聚融合起来,为用户的综合用能分析奠定了数据基础。未来,电网企业可以以此为基础,推出个性化定制、套餐化的供电服务,甚至延伸至电子产品、家庭社交、金融服务等领域。
智能家居: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百米”
“优质服务不是光摆笑脸,而是满足用户需求。”李彦豪说,“但前提是,你要走进用户的生活,了解他们。”智能家居,正是这个服务链条的末梢神经。
电冰箱、空调、电视、电话、电磁炉等等这些我们日常再熟悉不过的家电,成为智能家居的实际载体,通过有线/无线物联网络,将信息传导到广州供电局开发的智能小区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电网企业与用户的互动。
李彦豪介绍说:“智能家居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视、iPad对家用电器远程控制,查询其用电信息,包括电量,电压,电流,负荷曲线等,设置指定电器的运行时间、进行家庭和家用电器用电分析,并可为单个电器设备设置用电计划或功率阈值报警,在保证居民用电安全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家庭节能建议。”
“智能家居项目可以与小区物业合作,”许苑说,“提供智能路灯管理、智能家庭能效管理、能效分析和节能服务管理等,实时向小区用户发布电、水、气相关管理部门通知;也可以和电器厂商合作,让他们能及时监测用户电器的使用情况,实现精准营销。”
未来,电网企业与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或会缩短到“最后100米”。小区,就是这100米中供电服务的主战场。以前的供电服务,是电网企业单向对用户提供用电;现在,广州供电局以智能家居为媒介,与小区用户建立起双向的互动,更丰富、更优质的用电服务,从这里再次升级。
转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按照李庆奎董事长“两个示范,一个率先”的要求,在企业改革转型的道路中积极探索。而互联网+智慧用能综合示范小区,正是广州供电局国家级技术项目“能源互联网项目”中的一环,是广州供电局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的有益尝试。
据悉,广州供电局能源互联网项目按照“1+1+3”模式建设,以基于互联网价值发现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开发、电动汽车、智慧新区(中新知识城、南沙智慧岛)和传统园区(从化明珠工业园)智能电网升级试点,共同建设广州市“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示范区。
目前,以智能小区为代表智能电网布局正在铺开。广州花都、番禺区政府已计划与广州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其中,花都区政府已选定花都石岗南安置区作为智能小区试点,进行可行性研究立项阶段。番禺区政府也在牵头选取试点;与水投集团、移动、联通公司多方合作的四网融合、三表集抄业务,亦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广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副主任陈健说:“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仅仅是局限于实现某项功能、技术,或者规模大小和电压等级的高低,而是如何通过现有及未来能够实现的技术和手段,打造一个更好的市场,建立更好的综合用能体系,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