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6月1日,被称为“鬼才”的汉语言学之父赵元任与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杨步伟结为夫妻;1971年6月1日,赵元任和杨步伟在美国旧金山的家中庆祝他们的金婚之日。
赵元任和杨步伟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而结缘,确定双方心意后,他们排除万难,最终走到了一起。婚后杨步伟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辞去了医院院长和妇科主任的职务,专心做贤内助。杨步伟不觉得委屈,也不觉得这是牺牲,而是对爱人发自内心的支持和爱才让她做出了辞职的选择。两人婚后一个做学术,一个做公益写书,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1973年,赵元任携夫人杨步伟在会见周恩来总理时,对周总理说:“杨步伟既是我的内务部长,又是我的外交部长。”50多年的携手相伴,他们找到了维持亲密关系的钥匙,无论生活多艰难,都能从中找到爱的方式,这种近乎理想的状态和体验也是《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要教给我们。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成书于1999年,距今已过去了整整20年,但它仍然在图书畅销榜上长居不下。作者通过解读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来帮助我们明白,人们到底该如何面对伴侣,如何从与伴侣的关系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爱与陪伴!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人克里斯多福▪孟,他有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商师等多重身份,克里斯多福▪孟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领域的教学遍及世界各地。他运用广泛的经验,帮助个体依直觉来引导行动,发现他们自己要找的答案,并体验到活在顺流之中的轻盈,进而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他所创造出的独特的体验性方法,使理论与生活无缝结合。在本书中,他也用非常坦诚的态度来讲述了在与妻子相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让人们不禁感叹:只有自我觉知意识强大的人,才能够毫不避讳地讲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中将伴侣间的亲密关系分为四个阶段:
一、月晕效应
“闪闪发光物,并非尽黄金。”
当你刚开始恋爱或者结婚时,会觉得对方是自己最理想、最完美的伴侣,对方的缺点在你眼里也显得格外可爱和有魅力,而对方的优点则让你更爱他/她。这就是恋人、夫妻间的“月晕效应”。通俗地说,这个时候大家都处于亢奋期,感情充沛、炽烈、如胶似漆。
二、幻灭
“爱情就像阳光下的肥皂泡,短暂的绚丽夺目后就会走向破灭之路。”
小丽和老公刚结婚时,每天都要上演“十八里相送”的场面,除了上班不在一起,其他的时间恨不得成连体婴。可过了半年,两人就变成了“仇人”:今天小丽嫌弃老公睡前不洗脚,明天小丽老公抱怨小丽总是乱花钱买一大堆没用的东西放家里……两人越看对方越觉得不顺眼,吵起架来都说自己当初是瞎了眼才选了对方。
小丽和她老公经历的阶段就书中提到的“幻灭”阶段,当他们发现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就会生气、愤怒。深入地剖析内心后,其实小丽和她老公并不是对不洗脚、乱花钱感到生气、愤怒,而是这些行为勾起了他们曾经的痛苦和伤疤,他们只是借这些现象来进行发泄。
克里斯多福▪孟说:“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当伴侣们走到了亲密关系的“幻灭”阶段后,比起生气、愤怒,我们更应该去感谢,感谢我们再一次拥有了打开心扉的机会,感谢我们再一次拥有了治愈自己内心伤痛的机会。
三、内省
“内省”这个阶段是最难度过的一个阶段,因为我们必须强迫自己撕掉各种理由堆砌的伪装,来探寻自己内心最脆弱的地方。
在这个阶段中最显著的状态就是“牺牲者心态”。回想一下,我们在跟伴侣吵架时最常说的话是不是:“要不是你xxxxx,我会xxxxxx吗”、“我付出这么多,你不领情就算了,还反过来说我”……我们为了自我保护,不让最痛苦的感觉和回忆表现出来,下意识地就选择了转移责任、指责对方、把自己包装成了牺牲者、受害者。一味地要求对方改变,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自我反省,自我改变。当我们的态度和想法发生变化的时候,对方自然而然就会接收到信号,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是映射的力量。
四、启示
《哈利▪波特》中当哈利因自己的法力无法与伏地魔抗衡而苦恼时,邓布利多校长笑着说:“别担心,孩子。你拥有伏地魔永远也没有的东西——爱!”
当我们跌跌撞撞终于挺过了亲密关系的前三个阶段后,我们就会发现,能解决问题、拯救双方关系的除了我们自己外,就是心中那源源不断、无私的爱。仇恨、愤怒这些情绪都是消耗能量的,只有爱才能给我们补充能量,尽全力去感受爱,去表达爱,我们会顺其自然的达到关系的和谐!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书中的内容不仅适用于伴侣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家人、朋友、孩子、同事之间。当我们学会了向内挖掘本质,而不是把责任问题一股脑推给别人时,我们就掌握了打开亲密关系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