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渴望幸福,渴望快乐,可是遇到事情往往不快乐。痛苦,矛盾,纠结,而且会把精力和时间都沉浸其中,感受着痛苦,虚耗着人生。世人的劝慰,包括他自己也会说,我也不想这样。
在自己不快乐的同时,也牵连着别人,周围的环境,甚至这个世界。抱怨,指责,看不惯,其实这一切和外部关系真的不大,是因为自己的内部认知系统的问题,就是说你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看待自己和身边的这个世界。积极的自我会说:他们都喜欢我,看得起我。他们都爱我,他们不会随便的伤害我,抛弃我,世界是美好的。生活也是快乐的。消极自我:他们都不喜欢我,看不起我,他们不爱我,恨我,随时可能伤害我,不要我,世界是不安全,不可靠的。这个世界是糟糕的,生活也是痛苦的。
一个人的认知系统是人应对生活的功能系统。想很好的实现这个功能,就需要把自己重构,把自己的消极的认知替换成积极的。回顾自己成长的过程,一点点去发现,曾经的自己,在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与周围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自己得到了哪些对待,理解当时自己和关系人的情感,需求以及行为。把链接和爱找出来,把痛苦和恨表达出来,爱出来了,体验到自己是被爱着的,和解开始了,重构也发生了。
消极的产生来自最初被爱的不满足,爱是被理解,被接纳,被肯定,还有合理期待,要有耐心。还有被帮助,各种需求的被满足。甚至还有不合理要求的拒绝。拒绝的拒绝让人产生敬畏。拒绝是守护界线。有界线感是一个人独立的最好方式,该是自己的,要么接纳,要么前进。该是别人的,可以鼓励,可以帮助,这种鼓励和帮助不是为了让他产生依赖,所以在帮助时先共情,对方要有觉知,引导,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