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展示大家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不断面向国际发展,在外文期刊发表论文也越来越受到作者的重视。
如何才能轻松投稿外文期刊呢?
相信很多人都很疑惑,本人用亲身经历来告诉你:
1. 文章适合发表在专业期刊还是综合期刊?
首先要确定文章类型,包括如何选择外文期刊等。
论文主题一定要和期刊的范围一致,文章直接被编辑部“秒拒”最多的原因之一就是“与本刊主题不符”或者“不够优先出版”。
论文初稿完成,只是成功了一半,选择合适的期刊并发表,才算大功告成。一般有经验的作者,在选题和撰写过程中,对将来准备投到哪个期刊,大致已心中有数。例如我第一次投稿外文期刊失败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期刊选择的问题与自己文章类型不符。
期刊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成果的质量,包括项目的级别、实验设计的新颖性、取得结果的重要程度以及初稿撰写水平的高低等。
此外,对于一些作者来讲,由于毕业和就业的压力,我们可能比较在意文章发表的周期。总而言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期刊投稿。
2. 阅读作者指南
作为研究生,大都刚开始科技论文写作,经验和相关的素养毕竟有限,所以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撰写初稿并修改。
初稿完成以后,应再仔细阅读并修改。也可以请同学、朋友审阅,同学之间交叉校稿,能找出很多自己不易察觉的小问题,比如字母大小写、一些特殊的符号、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点符号、中英文字符的差别(例如中英文的括号、引号的差别)等。
应尽量避免基本的语法、句法、拼写和格式错误。
大多数杂志要求文的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12号;字间距:2倍行距;对齐方式:左边对齐。一些杂志要求插入页码和行号;标点符号不要有中文的符号,空格要适当。文稿字数要符合杂志的要求。
可以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的拼写语法检查工具对全文进行检查。一些专有名词需要仔细检查,例如单词的拼写和大小写。
二、投稿过程
1.准备好所有作者的联系方式
一般的外文学术期刊,需要上传所有作者的联系方式,主要是姓名和电子邮箱地址。
最好准备一个国际通用邮箱,建议gmail,yahoo,hotmai等,或使用所在单位的邮箱。
编辑部收到作者的稿件以后,会给每位作者发电子邮件,确认所有作者都知情并告知编辑部同意作为该论文的共同作者。所以论文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投稿之前应该让所有的共同作者知情并审阅稿件。Ps:特别要注意杜绝不知情的情况下,署名共同作者的现象。
在正式投稿之前,可以先注册投稿系统,并登陆进入,熟悉整个流程。若发现缺少的文件和资料,就要事先准备好,以便顺利投稿。
2.撰写要点
一般的外文学术期刊,需要作者提供文章的要点,对自己论文的核心成果进行高度总结。一般3~5条,每条不超过85个字符(包含空格)。
第一次投稿外文期刊前,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基本的语言错误!可能的话,可以找个母语是英语的人协助你修改文章,这样才不至于在期刊主编审阅时就“见光死”。
3.附信
投稿时,论文作者往往需要上传一份附信。该附信已逐渐格式化了,有固定的语言和表达,比如作者需要声明所有共同作者知情并同意投稿、该论文没有在其他刊物发表或者处于投稿阶段、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如果杂志要求推荐三个审稿人,请附上他们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单位,邮箱等。最后需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单位地址,电话,邮箱。
4、跟踪稿件状态
投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是上传文档,点击“确认”键这么简单轻松,如果前面的准备工作没做好,可能需要中断投稿过程,另外准备上述必要的文件和资料,后续再接着投稿。这时候需要有耐心,需要静下心来,千万不要急躁或者草草了事。在完成上述环节以后,一般会生成一个完整的pdf格式文件,需要作者下载并打开预览,这时候应该仔细检查一遍,因为这是正式投稿前最后一次修改的机会。确认无误,才可以最终确认“approve”完成投稿。
经过编辑部的格式审查,主编或者副主编的初步评估,认为可以送审,就可以稍微地放松一下心情了,因为不少的文章基本在这个阶段直接被编辑拒稿了,特别是《Nature》《Science》等著名的国际级期刊,大部分稿件都没进入送审环节。一旦编辑部格式审查和主编初审合格以后,你就会在投稿系统中看到“reviewers invited”状态,表明主编或者副主编正在邀请审稿人。
这个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因为邀请的审稿人如果不愿意审稿的话,主编或者副主编会重新选择审稿人,一直到““under review”状态,那么你的稿件就已正式送审,可以安心等待结果了。不同的刊物要求审稿专家返回意见的时间长短不同,短的三周、四周,长则几个月,但审稿人有时候存在拖延的情况。
如果稿件处于“decision in progress”状态,意味着审稿过程已结束,编辑部正在做最后的决定。如果“under review”状态的时间太久,可以给主编或者负责稿件的副主编发一封简单的邮件,询问一下稿件的进展,但语气要委婉,不要抱怨或者催促。
三、改稿和回应审稿人意见
当你收到“accept as submitted”的时候,那么恭喜你,因为对大多数刊物来说,这样的决定是非常稀少的,比如大多数生物医学方面期刊来说,通常少于5%。无论多好的文章,总有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如果收到“revise and resubmit”的决定,那么同样是值得高兴的事,意味着审稿专家和编辑基本认可你的成果,对你的研究感兴趣,如果圆满地回答了审稿人和编辑的质疑,文章很大可能被接受发表。所以如何改稿和回应审稿人至关重要。
1.正确看待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
绝大多数审稿人都是自愿服务,所以首先应对审稿人与编辑的付出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表示感谢,改稿的过程就是一次难得的与同行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一些细心负责的审稿人甚至对英语写作和语言表达都提出了详细的建议,这相当于免费给你做语言修改和润色。当然也希望这样的语言和表达错误不要太多,一是浪费评审专家的时间,二是语言问题太多的话,可能直接被编辑退回修改。
2.如何点对点回应?
一般的国际性学术刊物要求对审稿人和编辑的质疑点对点回应(point-by-point response),现在很多国内期刊也开始这样要求。点对点回应的格式是将作者的回答,放在审稿人的每一条问题之下,针对审稿人的质疑,详细说明你是如何修改的。
这样的好处:一是避免作者遗漏审稿人的问题;二是便于编辑和审稿人再次评审的时候,很快就了解到作者对审稿意见的态度、是否已修改、如何修改的。首先,应该对他们的审稿和建议表示感谢,即使你认为他们要求你做的事情没有必要,你也一定要修改,他们这样要求,也有他们自己的道理,要做出善意的回应。
其次,要避免笼统和简单的回答,比如“已修改”。这种回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必须详细说明你是如何修改的,修改的结果是什么。比如要求重新组织某部分的内容,你一定要告诉审稿人,如增加了什么内容,删掉了哪句话,把哪句话的在文中的位置进行了调整等等。
3.提交附信
修改完成后,应该提交一封附信,对编辑和审稿人的辛勤劳动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表达感谢,对文章的修改情况做一个总体说明,对有些审稿人提出的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回复,对一些目前没能完全根据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的问题做必要的解释说明。
4.遵守学术规范:
确保您的研究和写作遵守学术诚信和出版伦理。
5.记录和存档:
保存所有与投稿相关的通信记录和文档,以备不时之需。
6.校对和出版:
在文章发表前,仔细校对清样,确保没有错误。文章发表后,按照期刊的规定获取副本和引用信息。
综上所述,外文期刊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的门槛和难度。所以我们在投稿时,一定要有耐心,心态放平非常重要!
如果收到修改意见,那么踏实修改后再提交给其他期刊即可。如果文章被拒,那么可以自行检阅下是否有值得提升或修改的部分。不要气馁,重整旗鼓,再重新投稿给其他目标期刊。
最后,祝大家都能早日发外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