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年,因为想换工作,但苦于手无寸铁。本来有一个机会进行内部调动实现自己的愿望,却又莫名其妙的失去。穷则思变。因为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出路,又不甘心无望地等待。偶然听说好几个同事一次性通过了二级建造师考试,并且挂证的费用非常可观。他们的专业其实和工程建设没有多大关系,但凭借着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都一次性通过了考试。
回想自己在2011年的时候,也曾报考过一次二级建造师考试,但是因为当时贪多嚼不烂,准备的不充分,结果只通过了两门考试。而且那个时候我所在的省份并不实行成绩滚动,半年后我又从原单位辞职,进入新的行业工作,二级建造师合格证书可有可无。加之进的是国企,一切似乎都很稳定。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当时结婚生子育儿。心思和精力转移,便没有继续考证。
时隔6、7年,个人和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和所考虑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加上同事们那些非常牛掰的经历也刺激了我。得知这些的时候,恰逢二级建造师考试报名前期。当时是和几个同事一起参加一个培训,坐在酒店的大堂里,我就立即网购了课本。说实话,在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但当时的心境,可能是始终憋着想给自己寻求一个改变突破的机会,另一方面对自己这方面还是有较大的自信。课本到达的时候,也就是3月中旬,网上报名也正式开通了。
报完名就没有任何可以纠结犹豫的余地了。算算到6月2号考试时间。时间所剩不多了。凑凑巴巴也就70多天。时间紧迫,从那个时候起就每天必须抽出时间看书。网购课本,附赠有视频课程。对于法规和管理两门课程。我就根据视频课程做笔记。完全没看课本。同时,我下载了一个二建万题库的APP。用平时的零碎时间,例如上厕所、等待下班车的时间,做点练习题。法规的视频课程,讲师是武海峰,本人感觉他讲得非常好,举例比较风趣幽默,紧张的学习中可以调剂一下。管理课程的讲师是赵长歌,只是管理这门课程我一向无感,学起来稍微困难一点。实务我选择的是市政,市政知识点比较繁杂零散,我在听视频课程做笔记的过程中呢,也会结合课本,把课本粗略的过了两遍。
赠送的三门视频教程都是精讲课程。当时孩子在上幼儿园,自己接送自己带。所以下班回家了之后呢,要接孩子,带孩子玩做家务,讲睡前故事,所以在家基本上是没有时间看书的。复习前期,基本上是利用上班时间的空隙或者午休时间听一两节视频课程。当时我最乐见的是出来培训,因为在正式培训之前到达之后,基本上会有一些自由安排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呢,我就可以非常安静的不受打扰地,听视频课程做笔记。视频教程除开前面对历年考试分值分布的分析等。法规有37节,管理有30节,市政工程有28节,一共是95节。这样分布下来,每天至少要看1.5到2节。压力似乎不是很大。
5月中旬的时候,考期临近,课程还没看完,觉到压力。当时就决定每次下班后留在办公室看书做题,由老公去接孩子。老公非常的配合支持。那段时间,每天五点下班,一直看书到八点多,坐8点半的通勤车回家。下班后的办公室很适合看书,既安静,资料也齐全。当然那半个月的压力也非常大,会焦虑,担心考不过。网购教材还附赠有考点汇集、历年考试真题和预测题。复习的时候,各科都选择了几套做了。但越到后面,时间越紧张。终究没有做完。
当时最没把握的就是市政工程。因为选择题只有40分,案例占80分。做预测题的时候,选择题能勉强达到30分,但案例题也只会做很简单的。所以感觉到焦虑压力。以至于考完的时候对法规和管理很有信心,对市政工程毫无把握。因为对了市政工程的选择题答案,总分40分,只能得二十四五分。三道案例题,都能答一些,但是也不能全答对。最关键的是对于自己做的答案也没有把握。而最后一道案例题,完全是蒙圈状态。考完后,一直处于忐忑之中。结果,成绩出来以后居然全部高分通过,每门都比分数线高出30多分。
02
几点心得:第一,按计划复习很重要,要保证在考试前把书看完,这个一方面是复习的全面,另一方面,保证考试时的信心。第二做笔记很重要,因为仅仅在课本上画重点画线的话,这个并不利于记忆。第三,一定要做题。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知道考题的形式,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第四,冲刺阶段。加足马力不松劲。
另外几点个人体验。第一,万题库的APP并不好用。即使是花钱买了,题目也没有具体的解析。第二,武老师的课确实讲得很好。
如今的资讯非常发达,相反,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因此,为了保障学习效率,前期花点时间甄选资料是很重要的。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迥异,找到适合自己的,听课就更容易坚持下去。
是否报培训班呢?两可之间吧。即便报了班,也必须保证自身的学习时间,不然仅仅依靠所谓的内部资料,不一定能过。当然,最后冲刺阶段,培训班整理的知识点,还是非常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