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7年2月5日,她和他相爱的1033天,也是他离开她的412天。
他们的相识谈不上传奇,也没有太多的桥段,仿佛很自然般地,他遇到了她。
2014年4月9日晚上,她像个小兔一样砰砰地按捺着自己的心跳,躲在楼梯的拐角,一遍又一遍地回忆着他的告白,忐忑地与身旁的姐妹交流她的不安、她的激动,还有她的顾虑。
那个时候的他与她并不知道后来会有那么多的故事,和所有芳华年纪的情侣一样,他们牵手了。
她说:“他陪着我,我陪着他,走过许多重要的转折点,也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或许岁月把朝夕的身影都已模糊,但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每一次等待与陪伴。
2014年11月2日,在潍坊考点门口,她陪他最后一次考托福。他那天睡过了15分钟,好不容易才糊弄过门卫进入考场。在门外飒飒的秋风里,她等了4个多小时。
2015年6月16日,在办公室门口,她陪他skype面试。她比他还紧张,在外面踱来踱去,偷偷地把耳朵贴在门缝里,听他和现在的导师交流她完全不懂的专业。
2015年6月20日,在办公室,她陪他等来了第一个offer,然后兴奋地大喊要狂看她第二天考试的古代文学资料。抱着厚厚的资料,她突然幸福地想落泪。
2015年9月26日,在美国大使馆门口,她陪他办签证,从下午1点钟他排队进场到4点钟出来,她一个人守在大使馆出口的最前面,她想让他在出来的时候第一眼就能看到她,她不停地踮着脚尖往里看。那天她的腿累的不想再走一步。
2015年12月21日,在登机口,她送他启程。从她自己考完托福到送他走,只有7天的时间,她像个小陀螺一样为他准备每一样行李,然后认真地打包。在首都机场的登机口,她看着他和朋友们告别,然后眼睛红红的,浅浅地拥抱他,不敢讲话。
她看着他一个人走过安检,在最后一个拐角的地方,她看到他摸了鼻子。
她知道,他在最后一刹那一定是绷不住了。
她默默地问:每一次我都在门外等你。
每一次,你都笑着回来。
可是这次呢?
什么时候回来呢?
他走了,她很平淡地对朋友们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过,他走了就是走了,我的生活一样精彩。”但却能够在每一个时间点迅速反应出时差,能够清楚地说出他每个时间段的状态。
她说:“在我心里,他不像个恋人,更像朋友、像兄长,甚至像父亲。”
哪怕相隔万水千山,他的电话从来不曾断过。
不管他在忙什么,只要她的消息出现,他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听她讲,她的学习、她的生活,她的大事小事,甚至是她自己杜撰的笑话。他都像听讲座一样,认认真真地,隔着电子屏幕,看着在地球另一端的她。
她说:“他给了我太多的影响。”
他会像个师长一样,告诉她每个阶段该做什么,如果她想去试一试的话,该怎么做。他也会像个哥哥一样,任由她胡乱地尝试所有的新鲜,听她讲乱七八糟的八卦。
他鼓励她尽量地去读书,读经典的篇目,读理论的著作。虽然他们的学科、专业相隔万里,他总结的研究方法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他对专业的热忱和专注一直是他最吸引她的地方, 甚至一向顽劣的她也在他的带动下,也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
她说:“我喜欢看日出。每一次看太阳从海平面一点点升起,总感觉跳出来的不仅是太阳,还有我自己。”
在凌晨5点多,她一个人守在栈桥等日出却遇到阴天。他给她打了一个小时的越洋电话,陪她分析她的每一个困惑。
最后,她听见他骄傲地说:“怎么样,我还是给你升起了太阳,对不对?”
他总是那个最让人踏实最安心的陪伴。
她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真的很庆幸能够在成长的路上遇到他。无论未来如何,他都会是我生命中宝贵的陪伴。”
只是,遥远的异国他乡,我们不知道每一个阴晴圆缺的夜晚,他是怎样一个人熬过来。完全陌生的环境,我们亦不知道他是如何克服了语言和生活的难关,并且在一年之内小有成绩。
这个雨夜,是他的生日,小瑜为他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生日快乐!把所有的美好都给你!”
“今晚所有的读者,都会用我们的晚安,问候你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