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努比
用手机电脑多了,难免感觉眼睛疲劳,我就强迫自己起来走一走,看看八楼窗外的风景,最近泡在实验室里,偶尔拉开总是低垂的百叶窗,发现窗外不远处的植物和山色格外迷人。靠近窗户探头从下方慢慢往远处推进,竹林总是在摇摆,清风中温柔、大风中狂野,成片的橡树、扁柏、松树和柳杉混在一起,间隔着高高矮矮的住宅群体或者新建在山间的亚马逊物流中心,再延伸到一层层的山体里,呈现出人与自然的融合与距离感。山体远看是灰绿色,未曾燃尽的红叶点缀其中,加上大阪北部到京都的山都不超过800米,衬着蓝天白云,仍然是自然色彩的调色板,在冬天显得格外柔和。
以前经常开车去山里,我对那一片相对熟悉,因此就算如此远远地通过窗户眺望,也能在脑子里想起不远的农庄、花店;想起山上高大的到处是达摩头像的寺庙,路旁小小的英式村落;茂密的树林间是窄窄的国道,路上总有全副武装骑行的大叔们,他们弓身骑累了,在高大的榉树下歇脚,喝着小货车里买来的咖啡,抬头找寻树丛里午睡的猫头鹰;秋天柳杉遮挡下的清凉中驶过成行的开着敞篷老爷车的队伍,而拐过一段弯道到山顶,是我们经常去烧烤的树林,想象完这些,脑子就放松不少。
那天看苏枕书发在某个公众号上的文章,说到一个仔细观察街道两旁植物的出租车司机,他说“如果不多看看植物,生活就更艰难了。”深有同感,不管世间如何作乱,植物和季节总是如约而至并交替,不管是草芥或者参天,知道花会开,知道叶子会落,至少能让人安心一些,这也是自然能给与我们最大的安慰。说起自然(和科学),我身后的实验仪器也在勤勤恳恳地工作,这些年误打误撞在实验室,倒是由衷地喜欢上了这类工作,因为真实。在这个世界里,只要选定某个参照物,大部分物质都能通过定性和定量来确定,很多材料在肉眼是看不出分别的,然而它溶解在试剂里,在气体或液体光谱色柱里流淌一遍,就能知道有什么成分、其中的分子有了什么变化,有多少个,重量是多少,童叟无欺。
生活呢?是不是也可以定性和定量呢?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可以先定性,是甜口的,还是咸口的,亦或跌宕起伏的麻辣人生,选择以后再来定量,或添或减,是不是更清晰一些?反正我们就这一个肉身,再长也不过百年。
周末和二姐聊天,聊工作聊生活,她总是觉得我辛苦,劝我不行就和老中一起回国干点啥,我却觉得这样就好,老中虽然总要备课上课,还得带十几个研究生,我要工作要照顾姐弟俩,忙碌中也充实,与事业有成相比,我可能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小富即安的状态。
常觉得作为律所主任的二姐就像《傲骨贤妻》里的Alicia,只是棱角分明的脸更小一点,智商情商财商统统兼备,有远见又不惧风险,能披荆斩棘,是我们全家的主心骨,而我作为老幺,从小就被我爸评价为“不管闲事”的自由派,如今漂在外面更是名副其实,没有财商也没有财运,就是踏踏实实上班。家人或者同学常拿我们俩相比,说她是大女主一样的存在,我则是安静的小家碧玉,这可能就是我们之间定性的不同吧。
而生活中的定量呢?最好是经常增加的定量,除了窗外的风景和植物自然,就是日常的乐趣和小确幸了。
周六和泉泉去附近的杂货店挑选他们在美术班交换用的圣诞礼物,泉泉挑完自己的还给我选了一个,是草莓牛奶味的空气芳香剂,买回来放在书房,闻着淡淡的甜甜的味道,看书学习效果都不错。
周日照例和老中去超市采买食物,珍珠和同学看电影去了,泉哥在家打游戏,这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正好是我们独处的时间。我挑蔬菜、老中挑肉类和鱼类,找寻姐弟俩最近着迷的草莓牛奶、泉泉特意嘱咐的冰淇淋,老中不会忘记珍珠爱吃的零食,顺便给自己挑一盒提拉米苏,结账前也不忘去拿两排LL号的大鸡蛋。我在门口的水果摊看了又看,挑选了一盒光泽最好看的红苹果,献宝似地拿给老中,他点头肯定并发现我们刚开始看的每盒里装的是9个苹果,而我选的这盒苹果个头小点,但是却有11个!而且抓起来闻一闻,真香啊!
回家后我在家收拾,老中把靠近马路旁篱笆上枯掉的长春花换下,种上新买的三色堇,照例是黄色的,有黑色的花纹,是每年冬天院子里的笑脸,那天买到了马面鱼,吃了火锅,超级好吃。
今天中午的便当之外,我还揣了一个红苹果,吃完饭,把苹果削了皮切块,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