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唐·刘禹锡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我在实习时给初一的学生讲这首诗时;发现教材上说这两句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表明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坚定信念;当然这两句诗抽出来单独讲,确实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无容置疑的客观规律,可这两句诗放入整首诗里,我却怎么也不能做如是想;恰恰相反我却读出了刘禹锡在此诗中无限忧绪;我不能明白被人称做狂士的他;生不能得志;在晚年会留下像教材说的满腹乐观;一付誓死酬皇恩的酸儒形像;后人有辱没他老人家的嫌疑;我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透出的消极精神竟没被大家看到大惑不解;这首诗课文小注说明写于公元826年,而刘禹锡的生卒日期是772-842年,我得出刘禹锡写这首诗时的年龄是54岁,已经步入洞析世事的老年,他还有16年的时光好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诗眼中透出诗人的心酸;奈何是凄凉地;奈何是弃置身;穷山恶水无处话凄凉;弃置之身何以言勇;刘禹锡年轻时参加了变法运动;可是却遭受长期弃置;在他将死之年又被重新起用;刘不是拼死肝脑涂地的东山再起;而是有了经历沧桑洞析人世的大彻大悟;少了血气之勇;增了奈何之悲;他对回京并不报什么幻想;他有怀旧时像向秀思念稽康而又惧司马氏高压政权无可言痛;赋本是极大的文体,而这里二三百字就戛然而止;愤恨忧惧之情;可谓力透纸背;笼罩在他身上的阴云并未消散;到乡翻是烂柯人;用物是人非说明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的回京就像贺之章的一句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样;一针见血的打趣自己这次回京难有任何做为;他回京后很快就因玄都观内桃千树;都是刘郎去后栽;骂煞了一干宵小之辈;再次被贬;刘是何许人也;大家还看不出吗;下面先揭过沉舟病树两句;再看最后两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要知道此诗是和诗;早前白居易送给刘一首诗;现在是刘禹锡的回赠诗;听了白居易对我的劝勉;暂时凭着杯中酒消却我心中块垒愁;提起一点精神;暂时;凭借;可见刘没有酒的话;是毫无凭借的;是长期消沉的;就像铁丝穿豆腐;提也提不起来;现在再看有争义的这两句;我只感觉沉舟病树恰是刘的自比;千帆过;万木春却像是勉励白居易的;更像是指刘禹锡和白居易被贬官出京后,朝廷里后来而居上的权势新贵,理由是;一这两句和前面的到乡翻是烂柯人的物似人非,新老更替沧桑巨变的悲观失落是一脉相承的,说明刘禹锡老年洞析时世,看透人情事故,对再次招复回京并不抱任何希望。二是与承接的听君歌一曲才显得不会突兀,作者深深感谢白居易对自己的劝勉盛情,不得不在日常的沉沦颓废中稍稍借酒振作一些。总之只有看出该诗前后刘的一致的伤感,和与伤感相矛盾的强作快乐借酒消愁,才能更显出刘的失意;这诗句句是刘的血泪;而离开了这首诗;后人对这两句的解释已经远离了作者的本意;但我们如果不能明白在原诗中意义的话;我们是无法理解刘的人格和诗的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