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菲江南三部曲之三,主要人物是谭功达的儿子谭端午,虽然他就没怎么见过他爹,他还小时候谭功达就去了花家舍,回来就在狱中度过,后来他母亲也将他同母异父的哥哥王元庆发疯归咎于谭功达,也从不去给他扫墓,所以他的成长路上,只有缺席的父亲,怨怼的母亲。
从小我就喜欢看外国小说,也很难说清缘由,在三部曲逐渐完成的过程中,我突然有点明白:我属于体验派读者,我喜欢在书里去体验我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所以我喜欢看那些离我很遥远的故事,外国小说,尤其是那些经典的故事里的情节是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去经历的,阅读的过程可以满足我的这种体验感。故事越是接近于生活的,我就越加排斥,会有不好的阅读体验,可能跟角色代入也有关系,她经历的事情我也经历过,要么会觉得她无趣,要么会觉得她不可理喻。或许这才是我一直喜欢外国文学的原因吧。
起篇是谭端午和李秀蓉在招隐寺的相遇,端午做了很多人渣才可能做的事情:第一次见面就与秀蓉上床,然后就离开了她,当时的情景还是秀蓉正发着高烧。他还掏光了秀蓉牛仔裤里仅有的十二块钱,仅留了六句诗在桌上。
终章是已经改名庞金玉的秀蓉在成都普济医院的病房里上吊自杀,而在此之前她发现自己是癌症末期,她与端午离了婚,在去往西藏的飞机上高烧被送往成都的医院,在与端午最后的网上聊天时还会问起,当年招隐寺端午为什么会不辞而别。而最后端午能给予她的不过是当年的六行诗变成了六十行。
庞金玉是个律师,有自己的律师工作室,处理的很多案件都很奇葩,但她是家里主要经济支柱。谭端午曾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经历了六四,毕业后在地方志办公室工作,闲散得在“一天一天烂掉”,几千块一月的小富即安。
在家庞金玉有话语权,不论是买房,还是教育,她本身也是虎妈,望子成龙表现在不管用什么方法,给校长送礼或者其他,也要成绩垫底的孩子上最好的中学最好的班级,辅导孩子作业也能分分钟逼疯孩子,简直是网络流传的陪孩子做作业经典版本。
但是,不论是她和端午的重逢还是迅速结婚,都只是带着她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不屈感,而端午却说在结婚的第二天就想离婚。这算是他们之间预埋的炸弹。
第一次爆炸是她在北京学习时遇上的姓陶的男生,对陶的身体渴望到了疯狂的程度,但是她终归还是回来了。
第二次爆炸是她在见了端午和一个年轻女孩子约会后甩给端午的两个耳光,但因为孩子的期中成绩,她瞬间就原谅了他,端午带给她的刺激远不如孩子的成绩带给她满足。
第三次爆炸是孩子一次考前复习,她如发疯一般,导致和端午厮打起来,端午还在她脸上啐了一口痰骂她烂婊子,她在家里摔碟摔碗砍餐桌,但是最终还是和好了。
第四次,很平静,她给了端午离婚申请书,他们和平离婚,她离开。
呱噪的生活终于归于平静的时候,当端午终于觉得生活开始幸福的时候,却是离婚协议书到来的时候,却是金玉癌症末期通知书下来的时候。一辈子都在努力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一辈子都在与加诸于身的命运抗争,就连死亡她也不愿意就是死在病床上,而是选择了自杀。她赤手空拳的与生活厮杀,有时看起来是占了优势,可是焦虑、抑郁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她。想起第二部的姚佩佩,第一部的秀米,为什么倔强的灵魂到了庞金玉这里却是遍体鳞伤呢?
书中的男性角色们有酒桌,有牌桌,还有诗歌研讨会,不论哪种场合讨论的都是胖点的女人,瘦点的女人,讨论的是今天带谁走,谁又想和年轻的女孩睡。
而女性角色有成天和端午开玩笑口无遮拦的小史,有喜欢端午的个性女孩绿珠,他们除了与端午的关系,也有在世上自己的无奈与艰难。
倒是这个谭端午因着与这个社会的疏离与淡漠,有着自己的小世界,懂得沉默和无言。如果谁还能在这纷扰里全身而退,那也只有他了,毕竟他还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