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桩桩的伤害事件中,当我们把手指责向犯罪者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反思其受害者为什么会成为受害者?当邪恶的念头和载物无法被完全消灭干净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在其中吸取到教训,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被一切的恶意所远离?
不管北大女生包某某是不是被情感操纵了,“情感操纵”这个概念以及《煤气灯下》这部代表影作都被推到了大众的视野中心。
《煤气灯下》讲述的大概是这样一个故事:安东,向宝拉的姑妈谋财不成,反而害了宝拉姑妈的性命,而这在宝拉的心里烙下了深深恐惧的阴影,于是无亲无故的宝拉远赴他乡,被寄养在一个音乐家那里。但是待宝拉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安东又潜伏进了宝拉的生活,他凭借自身优秀的演技,成功泡到宝拉,并且利用宝拉对他的爱,怂恿宝拉一起回到她姑妈死去的那个凶宅。在那个凶宅里,安东运用一些心理打压和暗示的手法,企图想让所有人都认为宝拉疯了,更重要的是让宝拉自己也这样觉得,以便骗取早已垂涎已久的“金山”。而就在安东的计谋差点就要大功告成的时候,正义人士的出手相救让宝拉重获新生,也让这个凶宅得到了它之前被抢夺的真相。
今天我们不去谈论该如何改变安东们的存在,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我们要如何拒绝宝拉的悲惨经历。网络会有评论说,如果你碰上的是情感操纵的高手,那么愣凭你是何方神圣,悲催至死的结局是无法逃掉的。但是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一个人之所以能被伤害,一个人之所以能被反复伤害,TA必定给予了伤害者伤害自己的权利。
在观影的时候,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一个画面是,宝拉多次想出门,想出去看看这个城市,想出去跟人们接触接触,但却始终出不了门。她一直在门口徘徊,不断地出去,进来,出去,进来,然后进来。没有人锁着她,她出不去,只是因为安东觉得她不应该出门,安东让她相信她自己一个人是出不好门的。
或许你会说,宝拉对失败的害怕是出于对安东会让她付出不听话的代价的害怕,她屈服于了安东的权威之下,是安东创造了一个密闭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氛围,让她不得不怀疑自己,不得不将自己的信念寄托在安东的身上。
事实上,不仅是宝拉,不仅是安东,任何人将自己生活的信念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这样的行为都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人总是不完美,因为人总是会让我们失望,因为若有一天,那个人不完美了,我们的信念感要寻求什么作为依托?我们要如何继续平安无事地、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而信念感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也就是说,不好的信念会产生巨大的、不好的能量,好的信念会产生巨大的,好的能量。就像之前人们口口相传的发生在地震中的感人事迹:一个母亲面对强力坍塌下来的房屋,她能做的是什么?虽然她只有一副柔弱的身体,但是她拥有一份坚强的信念,她爆发出身体的能量,于是她死了,但是她怀中的婴孩却毫发未伤。这是好的一面。
所以,今天,你我的信念源于什么?是某个人吗?是某一种潮流吗?今天,我们又用什么喂养了我们的信念?是平安稳妥?还是惊慌失措?
你我的生命之所以能被黑暗所侵蚀,是因为在那块黑暗之地,你我没有让光进来。
我觉得,宝拉之所以能被这样吓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宝拉内心深处的恐惧被唤醒了,虽然,这是安东利用宝拉的突破口刻意为之,但其实,你不能否认的是,这确实是宝拉自己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一个之前没有被好好解决的问题。
所以,逃避真的有用吗?远赴他乡就真的可以忘掉所有的恐惧吗?闭口不谈就可以当作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吗?有时候,我们越努力不去想起一些事情,我们越会想起,就像,我们越是遮掩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其实真的会是那么一回事。从一个路人跟宝拉无意谈起那栋姑妈住过的房子,宝拉那惊吓的神情就可见一斑,她真的害怕,并且她从未忘掉,在这件事情上,她未被治愈。
或许,宝拉也想被治愈的吧,只是她抓错了救命稻草。
所以,今天你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什么?什么是你的“敌人”计划攻陷你城池而被抛出去的“砖”?每个人的问题不尽相同,有这有那,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是这是那,但是我想,我们解决问题的态度可以一起结伴一下,勇敢地发现问题,勇敢地面对问题,然后勇敢地解决问题。
推荐影片《煤气灯下》194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