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孟庆果
1、
窗外的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王巩的心里充满了牵挂。他收到京城送来的书信,要他即刻回京,因乌台诗案所受到的牵连,要暂时告一段落了吧。他迫切地要把这喜讯,跟他的柔娘分享。
柔娘出去给人诊病去了。这可恶的雨。
来宾州三年了,虽然这里地处偏远,物质溃乏,生活简单,但柔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用她的医术,治好了许多乡亲的病,乡亲们信任他们,敬重他们,这使王巩的心里多了一些安慰。
只是,看着她每天忙忙碌碌的身影,王定国有些难受,他心疼她,却又帮不上忙,那种心有余力不足的无奈,凝结成了一副暖心的催化剂,使他于心不忍心,他想,总得要为她做些什么才行。
在京师,他是宋朝名相王旦的孙子,是当朝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家世显赫。但在滨州这块蛮荒之地,人们的生活普遍处在温饱线以下,他的才华便没有人能够欣赏,诗画被尘封了,这,倒也好,落得悠闲自在。柔娘的医术来得更实在一些,乡亲们一生病,都来找她,为这湿瘴热毒之地的民众带来了福音。
她比他还忙:忙着为病人把脉开方,釆药捣药,忙着洗衣做饭,侍奉家事,忙着作词弹琴,陪他解闷。他笨拙地想帮她一把,却常常把事做错,给她添乱,这样的结果是,她更加忙碌,于是,他能做的,就是挓挲着两只手,陪在她左右,不再帮倒忙了。
雨还在下,他的柔娘快要回家了吗?
2、
宇文柔娘的身世坎坷。在她很小的时候,他做御医的父亲被人冤枉下了大狱,受尽折磨,含冤而死。他的母亲本来就体弱多病,经受不住丧夫之痛,一病不起,不久也撒手人寰。年幼的宇文柔娘被他的叔叔收留,她的婶娘家世显赫,叔叔在家做不了住,她被婶娘偷偷卖到了行院。她是罪臣之女,又没有靠山,叔叔怕受到牵连,也就听之任之了。
行院的老鸨非常喜爱这个乖巧伶俐的姑娘,请来各路师傅悉心调教,宇文柔娘也渐渐适应了行院的生活。加上她在音律这方面有着高超的天赋和能力,不出几年,就脱颖而出,琴棋书画就样样精通了,成了行院里的头牌艺女。
机遇总是在不经意间来到身边,连个招呼都不打。一次,宇文柔娘陪同行院里的一个小姐妹去看病,恰巧遇到了陈太医。陈太医对这个聪明懂事、落落大方的小姑娘很是喜爱,与她攀谈起来才知道,小姑娘竟然是他好朋友的女儿。原来,当年在太医院,陈太医与宇文太医私交甚好,他眼看着宇文太医被人冤枉,却没能力搭救,一直心存愧疚。后来宇文一家家破人散,不知去向,他虽多方打探,却没有消息,这件事,便成了陈太医心里的一个结。
这下好了,老朋友的后人近在咫尺,陈太医一刻也不愿意耽搁,领着宇文柔娘就找到行院,花巨资将柔娘赎出,留在他身边跟他学习医道,顺便帮他做些杂事。他偶尔也会带着她参加一些聚会,让她长长见识。
没准儿,被哪个大臣看上,收作内室,兴许能改变这孩子的命运呢。
宇文柔娘在陈太医的手下做助手,帮忙治病救人,得到陈太医的真传,医道渐精,她又天性聪慧,长得漂亮,很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用多久,便能独挡一面了。男女授受不亲,京城里一些妇女生了病,请男大夫诊治实有不妥,纷纷请柔娘出马,她也确实治好了不少病症,在京城里小有名气。
3、
王巩(字定国),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她的生活的。
那日,风和日丽,苏东坡在府内宴请宾朋,作为苏轼的好友,王巩自然不会缺席。正巧那一天苏夫人偶感风寒,请柔娘前去诊病。两个人就这样在廊亭里遇上了。
擦肩而过的匆匆一瞥,他的风流俊雅,她的柔美娴静,便成就了彼此心里的一幅画,一首诗。互相惊为天人,情愫暗生。
她想接近他,她知道,他是王府的公子,朝廷的命官,而她,只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一个随波逐流的浮萍。虽然陈太医待她不薄,但她毕竟当过艺妓,她太需要安定了,需要一个安安稳稳的住所,一个温馨愉悦的家。她相信他能给她。他对她印象也非常好,只是碍于他的学识地位,不敢贸然讨好。
宇文柔娘开始有意识地接近王定国,通过苏夫人推荐,她终于做了王巩府里的婢女。
郎有情妾有意,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眼看着就要拉开序幕,一段突如其来的公案,硬是把他们的命运紧紧拴在了一起。
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黄州,王巩也因为与苏东坡交往过密,而受到牵连,被贬到更为荒远的宾州。
落难之时见人心啊。昔日的你好,我好,在灾难到来的时候竟变得如此地不堪一击,当行令官去府里宣布圣旨的时候,府中妻妾众人见王府大势已去,纷纷离开了他。只有宇文柔奴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嘘寒问暖,并追随他到了宾州。
4、
在宾州的日子,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是快乐的。
春天,他们一起在暖暖的阳光里,看门前的竹子一天天长高,她煎一张春饼,他沏一壶热茶,她弹一曲高山流水,他和一首渔舟唱晚。他们依偎在晚风里,静等花开。
夏天,他们一起徜徉在细雨中,看池塘里的荷花徐徐展开,听塘边的蛙鸣阵阵响起。她研一砚香墨,他写一首情诗。他们深情的相视一笑,胜过所有的地久天长。
秋天,菊花开了,他们一起进山釆药,她拿着镰刀挖药,他拿着竹篮陪同。中药的香味儿氤氲着鼻息,温馨的感觉弥漫了整个山林。他递来一方毛巾,她送来一个甜甜的微笑。
冬天,他们围坐在火炉旁,一个吟诗一个作画,一个抚琴一个唱歌。院子里的白鹅伸长脖子,嘎嘎地叫,惊醒了墙边晒太阳的的花猫。她烤一张春饼,他温一壶薄酒。累了,深情地相拥入眠。
她的外表那么柔弱,内心又是那么坚强,艰苦的环境,让他们的感情越发的深厚。岭南潮湿的空气,滋润得她越发水灵。他是他郁闷时的开心果,他是他悲愤时的温柔乡。
因为有了宇文柔娘的陪伴,王巩的流放生活变得有声有色起来,苏轼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她在他们居所周围种上毛竹,把庭院收拾得舒适妥帖,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又养了鸡,种了菜,局促的日子,俨然过成了世外桃源。
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也。远离了京师的繁华,两颗孤独的心靠得更近了。
三年的时光,王巩已经离不开宇文柔娘了。
她的温柔贤淑,她的善良聪慧,她的勤劳朴实,她的善解人意。已经将他这颗冷傲的心熨烫得妥妥贴贴。
接到京师召回的信函,王巩的心里,居然有些舍不得。舍不得这里的友好,舍不得这里的安宁。
雨还在下。王巩慢慢度的窗前,他看见那把熟悉的花雨伞从门外飘过来,心里一阵欣喜。他知道,那是他的柔娘回来了。
随行的还有一个俊俏的小姑娘,手里提着个竹篮,竹篮里装满了水果。他知道,那是病人家的女儿,提着自家产的水果前来致谢的。
乡邻们听说他们要回京师了,纷纷前来送行。免不得泪眼纷纷,频频挥手。
5、
过黄州的时候,他们顺路拜访苏轼。苏东坡正为他牵连到他们而闷闷不乐,不敢写信,更不敢擅自联系他们。猛然看到老朋友造访,激动地抱住王定国的肩膀痛哭流涕。他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他们了。看到王巩柔娘面色红润,神色不减当年,又听闻他们在岭南的境遇,内心羡慕不已,愧疚之心稍稍得到了一些宽慰。
临走,东坡送他们一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寓娘即是宇文柔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巩笑了,苏轼笑了,宇文柔娘也笑了。
是啊,纵然世事多舛,我们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