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55》
今天是己亥年丁卯月癸亥日,二月廿一,2019年3月27日星期三。
上一节,船山指出关于"天"的两种错误认知,一种是"天固上天之天"而"借阴阳五行之气",把天和阴阳五行分为两物,天之外有一个阴阳五行。另一种是"非形体之天"的说法,尤其可笑,天岂是有形的?《易经》上写的明白:"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形"是凝聚于"地"这个概念的,"象"才是属于"天"这个概念。
那么,中国哲学里,天这个概念究竟应该怎么理解呢?
船山讲解说,"天命之谓性"的天,指的是"自象之所成为言,而兼乎形之所发"。这是说,船山在前面章节中讲过两点,第一,"天"是指运行规则,第二,"体不费而用别成",把这些意蕴统合在一起,就是"天"的概念。船山说:"天之为天,即此资始万物者统之矣",天这个概念,代表的是能量和运动及其运行规则,无论是宇宙及世界的秩序,亦或我们人类对宇宙及世界的可理解性,都源自于此。
分解的时候就称为阴阳五行,有一对差异而两两相行的阴阳二殊,又有五位;合着呢,就称为天。这就好像整合了眼睛、耳朵、手、脚、心思就是人一样。难不成眼睛、耳朵、手、脚、心思之外,又多一个使用眼睛、耳朵、手、脚、心思的人吗!那么,又岂会有阴阳五行之外,又多一个使用阴阳五行的天呢!
天在中国哲学中的概念论述,至此告一段落。
明天开始学习"人物"与"事物"之辨。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