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我选择了这本《画的力量》。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一是因为2016年下半年也已过半,生活工作上的很多deadline迫在眉睫,难得一个没有指标的假期可以沉静下来阅读。二是自己虽然天生愚钝,缺乏艺术表达的技能。但受身边朋友的熏陶,用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诠释情感上的共鸣一直是心底所愿。至于书中的主题:艺术治疗,个人知之甚少,由此这种“用眼睛去治愈心灵”的尝试也尚属首次。
1 何为艺术
度娘上的定义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打开《画的力量》,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让浮躁的心灵瞬间沉静。即便不去阅读相关背景和作品赏析的文字,每一幅作品就是作者传达给我们的视觉和精神财富。写到这里,我很想避免用“太TM漂亮了”来描述,但在画作面前,文字的力量本来就很苍白。
不知道在参观美术馆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往往无法理解那些不停拍照的观者,仿佛面前的作品只是用来成为图片的模特。而且在场馆的灯光下拍出的照片,其效果可想而知。而熙熙攘攘的人流同样让我无法忍受。我们应该选择一种敬畏的态度来面对这种无声的沟通,通过视觉上的交流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的,又一次提到了“共鸣”。无论作品诞生于哪个年代,从画作中传达出来的观念,态度才是我们应该珍视的价值。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价值观的传递,“艺术治疗”才有了产生的动力。
2 艺术治疗
在看书的过程中,出于好奇我查阅了一些文献。其中有提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治疗协会给出的定义:“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机会”。由此可以看出:其一,艺术治疗没有久远的历史,尚且算作一门新兴事物。其二,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改变了语言沟通作为心理治疗媒介的唯一性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整理心灵。
艺术治疗主要有两个取向:
①艺术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缓和情绪上的冲突,从而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
②赏析艺术作品。对作品和关于作品的相关知识产生联想,从而对维持个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平衡一致起到帮助作用。
这话听来很绕口。我们不妨回想下去年兴盛一时的《秘密花园》等涂色书籍,其宣称的“缓解压力的奇妙作用”本质上就是第一种治疗方式—艺术创作。通过在黑白条纹间涂色的过程,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从而获得了心理上的纾解与满足。而今天我看到的这本《画的力量》正是第二种治疗方式的完美实践。
作者根据画作所传达的疗愈作用,分为了工作、人际、金钱、时间和自我五个部分。阅读的过程是轻松美妙的,尤其是对于身处时代高速发展压力之下的我们来说,暂且从表格、文档、数据、学习中抽离出来,走进艺术。你会发觉原来自己与每一幅画作都隐藏着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觉到被理解,被认可,被释放。而在完成阅读的那一刹那,我没有感受到传说中的“轻松”,反而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这些画作为什么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仅仅一个“共鸣”仿佛过于缺乏说服力。于是,刨根问底的习惯让我继续思考了下去。
3 我们的弱点
如果不去考虑书中五个部分的分类,我们的心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艺术的力量来产生影响呢?
(1)健忘
现代人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不忘初心”已然成为了一句口号。记得当下拥有的美好,而不是总在怨天尤人地抱怨世事不公。说起来容易,但仍不断地有人前仆后继,陷入欲望的泥沼:“我哪点比他差,为什么得不到“女神”的青睐?”
“我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的成绩,最后表彰的却是领导。”心里充满愤愤却没有勇气表达。最终郁闷成疾而错失身边的美好风景。
(2)拒绝了解自己
请你拿出一张A4纸,对折,左边写出十条自己的优点,右边写出十条自己的缺点。二十分钟能够搞定吗?如果感到困难,换做写出配偶/领导/朋友等相关人的优缺点,会不会就感觉容易了很多?
我们习惯于对周围的人提出各种要求,要求其改善,要求其完美,而往往对于自己的问题置若罔闻。周旋于每日的忙忙碌碌,却无暇倾听内心的声音。于是在无知中又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猛然将自己全盘否定,因而失去看到美好未来的希望。可以不夸张的讲,认识镜中的自己,往往就获得了一次重生。
(3)适者生存带来的麻木
从3岁步入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被教育要融入社会。适者生存的信条被一次次的强化入大脑,形成条件反射,表面上为我们的顺利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土壤。而,会不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感觉所谓的“家庭和睦、事业有成”是如此的单调无聊?于是才出现:“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网络热帖。对于稳定现状的麻木会让我们对外界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渴望,从而演变为焦虑苦恼的来源。
(4)缺乏专注力
最近经常会看到“深度思考是反人类”的说法。观点认为我们生来就是浅层次思考的生物,快速反应的能力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技能。而“深入探究,专注体验”并非是每人都能做到的。而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技能之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用艺术的力量来辅助,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
4 画的力量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向左走,向右走》,作者几米为这部漫画注入了巨大的悲伤与失落。而这一切源自于1995年被发现患了血癌,疾病使他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投射了大量的真实感受。而这段特别的创作经历,将他从“被禁锢在自己的恐惧里”,带到了较明朗的天空下,使其感受到了心灵的愉悦。同时,书中所展示的生命感悟和人性理解,也具有了更加强烈的感染力。画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1)平衡
(2)沉静
(3)敏感
(4)幸福
像这样无说明的陈列,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画的力量?不需要太多的解释,正如一千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一样,我看到的是沉静,也许在你眼中就是美丽。因此,当我们在评价一件作品的时候,解读方法往往会勾勒出观者们内心深处可能发生的事情。即使最终结果相同,但每个人喜欢的原因也会不同:我们之所以珍视某件作品,是因为它帮助了我们的心灵。因此,艺术本无所谓好坏,而是对于观赏者来说,其弥补了多少隐藏在心底难以察觉的裂痕。我们从所见中看到了自己,而本次“用眼睛治愈心灵”之旅也完美地落下了帷幕。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装订和印刷真心地惊艳到了我!(下图中左边为度娘上的图片,右边为手机翻拍的书页)裸脊装订、专业处理、精美印刷,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编著者为读者的心灵疗愈之旅做出的准备和努力。感谢!感恩!
=>=>=>=>=>=>
后记:在查阅文献时,无意中发现一段很有意思的艺术治疗方法,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试:
当你疲累时,要画花帮自己放松。
充满愤怒时,画直线能帮你轻松。
感到无聊时,在纸上画满各式各样的缤纷花朵。
感到忧郁时,画一道彩虹让自己开心。
当你害怕时,在布上织一朵花非常有效。
当你心情紧张时,随便画图会让你放松。
当你忘记某个东西、一直想不出来时,画迷宫会帮助你。
需要恢复精神时,画一张风景画很有用。
自画像会帮你多了解自己的情感。
需要记住目前的状态时,试着画出各色的斑点。
如果需要整理想法,去画蜂窝或方形。
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无法前进,多画几个螺旋能让你找出那条准确的道路。
想着重于目标上,可以画网子或靶子。
-END-
静待花开
愉悦自己地阅读,愉悦他人地分享。
80后宝妈每周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红心,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