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四”青年节,时间都贡献给了我们家的新晋“女青年”。美好的一天从为人家洗刷刷开始,用陪吃陪喝接龙,以购买各种小玩意取悦,再辅以隆重二次观影,凭少女心蛋糕收官,算是提前过了十五岁生日。
事实上昨天傍晚,为了兑现承诺,已经陪看了“复联4”。请尽情发挥想象,猜猜一个困得在宝鸡南站出高速却差点把车开到天水去,且英语水平欠佳,还没有看过复联一二三不知剧情,又忘戴眼镜而且晕3D的近视眼,是如何艰难地为了信守承诺陪姑娘看完一部场面火爆的大片的。总而言之,我没看懂个啥,有种既浪费电影票又浪费时间的无以伦比的浓重惆怅感。
今天,这场电影,下午只有这一个场次,不像“复联4”那样爆满,却戳中我的泪点。
女儿也挺难过:“应该昨天看《何以为家》,今天看《复仇者联盟4》,说好了今儿提前过生日,电影却看得人好伤感。”
“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我很想知道这次我俩感触是否接轨。
“说实话,我觉得赞恩好勇敢。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带着刚满一岁的小孩子,独立支撑了那么久。我肯定做不到。”
“很多成年人都未必能做到。”我拉着她的手,“从电影院出来,觉得生活好幸福。”
“赞恩挺成熟的,他竭尽全力保护妹妹,而且早早看清了房东的不良企图,并想帮助妹妹逃走,虽然没能阻止,可他真的很有办法。”女儿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嗯,他确实很有办法,也很善于去解决问题。尽管贫困的生活给了他很多折磨,可他真的很厉害,能想到各种办法。关于这一点,哪个情节让你印象很深刻?”
女儿想了想,说:“他抢了人家的滑板车,绑上一口锅,把黑小孩装在锅里拉着出门。还有,为了谋生,他用药品制作那种类似兴奋剂的毒水去兜售。”
“对,确实如此。他还很会哄小孩,用镜子反射动画片自己配音给他看。”说实话,十二岁的赞恩,在苦难的生活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忍,在冷酷的人生中展现出的温情,对父母和社会控诉,都让人为之动容。
一个生活在贫民窟,没感受到过关爱的男孩赞恩,一天到晚以赚钱养家为己任,想上学都得不到机会,这恐怕是黎巴嫩和叙利亚这些国家男孩子的常态吧。女孩萨哈,不过十一岁,初潮刚至,几只鸡的代价,便成了父母换取片刻安宁和些许口粮的交易品,嫁给中年男人为妻,最终致死,让人不寒而栗。得知真相的赞恩对这个混蛋挥刀相向,哪怕自己当啷入狱。
我无法苛责赞恩的父母,他们自己都属于黑户,没有身份证明,解决不了温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家,在饥饿贫困线苦苦挣扎。当他们得知儿子起诉自己时,内心也不好过,法官给了他们辩白的权利,借他们的口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有许多的人,几乎连生活都无法维持。
我再一次觉得,孩子其实比成年人,更理性,更乐观,更温暖,更有希望。赞恩和市场上偶遇的女孩,即是证明。我不想去谈论中东局势之类,只在影片中汲取对生活的热爱。
影片没有“复联4”那样气势恢宏的场面,不存在什么特效和高科技,也看不到英雄和救世主,只是用生活原本的色调,一笔一笔涂抹开去,在人们心底掀起惊涛骇浪。小时候,母亲常常跟我讲:“高台教化人。”意思就是那些个在台子上演的戏,都是为了教化人的。如今,娱乐之风盛行,教化人的片子,并不多见。经历崩溃,又勇敢地扛起生活的重担前行,再现社会原貌,让观众自己去思考。
何以为家,家在何方?没有身份,没有归属,连年龄都是靠医疗检测判断出来的。还好,赞恩的身份证照片,定格在微笑里。他无疑是幸运的,被发现,被接纳,人生轨迹从此改变。然而,其他的孩子呢?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赞恩在打电话给电视台的时候形容道:“生活就像一坨屎、比我脚上的鞋子还要脏、我们就像地毯一样被人们踩在脚下!”庆幸,没有生在旧社会,生活在中国,而不是中东。
愿,更多的“赞恩”和“萨哈”,被这人世间,温柔以待。
田玲写于2019年5月4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