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过沈石溪的大名,他的动物小说堪称中国描写动物作品中的佼佼者。暑假期间一口气从图书馆借了五本沈石溪的作品,分别是《残狼灰满》《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鸟奴》。
我借的这批书是属于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系列,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联合出品的。我发现这些书的前面的封面基本上都是标志性的动物剪影,都是从左往右看,神态栩栩如生,隐隐透露出这些动物的最主要的性格特点;后面的封面都是沈石溪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篇目,比较有名的是《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猎狐》《帮大象拔刺》《保姆蟒》《残疾豹》《太阳鸟和眼镜王蛇》《会做生意的狐狸》《第七条猎狗》《脸色苍白的家伙》《暮色》....我小时候好像只学过《斑羚飞渡》,当时只觉得这些斑羚十分神奇,极具智慧,同时又有非凡的牺牲精神,比一些人类还了不起。
先来说说沈石溪这个人,他原名叫做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毕业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远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沈石溪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达500多万字。他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从他的简介中可以看出来,他的动物文学创作的种子是从西双版纳开始萌发的。
每本图书的最后都会附一篇沈石溪的自传性质的文章,名字叫做《西双版纳是我的文学故乡》,他自己也承认在西双版纳度过的十八个春秋,这块炎热而又多情的土地上,他遇见了一生挚爱,又有了爱情的结晶,更为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生的事业,寻觅到了人生的价值,可以说是第二故乡也不为过。
他笔下的西双版纳,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鸡无窝,猪无圈,牛无栏,马无厩,狗脖子上也没有链条。豢养的家畜活得逍遥自在,白天可以随心所欲到处去玩,肚子饿了回到主人家院子大呼小叫讨食吃,肚皮赛跑后,又山野田坝寻找自己的快活去了。到了夜晚,鸡飞到竹楼的屋顶上,像鸟一样在茅草屋脊上栖憩;狗趴在门槛上,进门出门都要小心别踩着狗尾巴,牛和马挤在竹楼底层,随时可以在房柱上摩擦蹭痒;最无赖的要数猪了,霸占竹楼的十二格楼梯,就像睡高低床一样,一层一层横躺在狭窄的楼梯上,任你将楼板踩得咚咚响,它们照样呼噜呼噜睡得香......从这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文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巧思;家畜的表现拟人化,像人一样讨食快活,鸡狗牛马猪的动作活灵活现的,仿佛就在你的眼前,会让你一瞬间沉浸到他所描述的画面中去,非常具有情趣,生动活泼,是特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就是精读课文的要求。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教材要选入那么多篇沈石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