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第7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9期
拆页八来自第四章《知识的“滚雪球”效应》P95
这些“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在这一节里讲述里一些良性干扰,有排版不清晰的文章,教学的大纲编排顺序不同于课本内容,一段文字中有单词缺少字母,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花几分钟做个反思,以写促学等等,有的简单几句略讲,有的稍微详细讲解,我挑选了其中的一个内容作为今天的便签。)
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坐等信息或解决方案出现,这种行为被称为“生成”。即便是拿熟悉的资料来考你,就算是简单的填空也可以强化你对资料的记忆,增强你在以后回忆它们的能力。在测验中,想出一个答案要比从多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更有利于学习。强迫自己写一篇短文还会让资料被记得更牢固。克服这类小困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学生们进行的是更高层次的思考任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提供的知识。
当你要回答某个新题目,或是要为新问题拿出解决方案时,生成能力对学习的帮助会更加明显。一种解释是,当你想方设法寻找答案,从记忆中检索相关知识的时候,在得到答案、填补知识空白之前,你会先强化大脑中到这部分空白的检索路径;当努力填补完这部分空白后,你便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到新知识的联系。举例来说,假设你家住佛蒙特州,别人让你说出得克萨斯州首府的名字,你就会思考各种可能的答案:达拉斯?圣安东尼奥?厄尔巴索?休斯敦?即便你无法确定,在猜对正确的答案(或是由别人告诉你正确的答案)前思考可能的选项,对你也是有帮助的(答案是奥斯汀)。你会苦苦思索这个问题,会绞尽脑汁地考虑可能带来启发的线索。你可能会产生一种求知欲,甚至会因为觉得被难住了而感到祖丧,并且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并不完善,存在空白。这样一来,你在看到答案后便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解决一个问题而进行的尝试虽然会有失败,但这样做却能刺激你在发现正确答案后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为答案的编码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坐等答案送上门所没有的效果。解决一个问题总要好过记住一个问题的答案。尝试一种解决方法但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也是要好于不去尝试的。
「I,重述知识」
通过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提升学习效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良性干扰的秘密》
“解决一个问题总要好过记住一个问题的答案。尝试一种解决方法但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也是要好于不去尝试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脑首先检索已经有的知识点尝试解决问题,大脑中负责检索的功能被训练,同时在绞尽脑汁思考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度处理,同时为自己想不到的问题焦虑不安,当问题的答案出现后,会让人更深的理解知识点,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哦,原来是这样。下次知道了。”“哦,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哦,我在这里卡住了…”这些会很好的激发学习者对知识点深度探究的能力。
这有点类似“用提问让他人思考”“在回答问题前引导他人主动思考”。
还有一句俗语“轻而易举获得的不会珍惜”“轻松得到答案的知识不会理解”
这样做增加了学习知识的时间,还有可能走错路,但这是有价值的。所谓“耗费心血的学习最有效。”
「A1,激活经验」
过去,你学自行车总学不好,而妈妈说学会后,你就可以骑车到外婆家玩耍;现在,你刻意运用自己研究的一套程序开发一个课程;现在,你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刻意外出留他一人在家;类似这些,你做过什么,让自己或者当事人通过解决一个问题,让学习效果更好,请写出这个例子,并说明在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知识或技能强化的内容。
《学习使用小打卡程序》
我在一个训练营中体会到小打卡的好处,方便学员互相分享,方便导师点评。比在微信里交流平台更加扁平,且方便保存维护。
我在单位开设的训练营课程希望使用这个平台。
于是直接在APP中摸索,先建打卡群,然后邀请成员参加,发现将二维码生成分享即可,后来发现会又陌生人进入,于是探索使用群主同意功能,然后引导大家打卡,发现可以设立主题,怎么设?什么好处?又是一阵摸索。然后基本都会用了。就直接使用起来。
后来发现一些问题,给自己添乱了,探究解决方法,发现小打卡很贴心,有使用电子课程,于是认真学完,慢慢自己才真正会用了。
这样带着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学习使我在学习时有的放矢,效果不错。
「A2,规划运用」
最近,你想教会他人一个什么经验,这个经验是你自己从生活或者工作中总结出来,觉得非常不错的,你将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提升学习效果。
《对方触怒了你怎么办?》
[目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跳出来”,冷静自己。
[步骤]
1.描述一个场景让学习伙伴解决问题。
“有一个人明明自己错了,可是一直强词夺理,无论你怎么耐心和他讲道理,他都人认为他是对的,让你非常生气,你也气的乱了分寸,开始说生气的话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2.学习伙伴分享他们各自的方法。“我会和他继续讨论,直到说服他”“我会不理她”“我会请其他人来评理”“如果不是会有重大后果的事情,就算了,不和他争执了。”
3.开始分享一个故事“我和老公看电影回家的路上,人行道上因为是水泥路面,积水多,自行车道上是柏油路,积水少,我就选择有自行车道逆行。老公说不安全一定坚持让我回人行道,我很快回了,可他还唠唠叨叨数落我说我平时都不注意安全,让我听的发燥。生气不搭理他。”
4.老公发现我生气了,哄我我也不理他,想着他就是气。等老公走后和妈妈电话告状。妈妈说“你是有文化的人要有些修养,你老公比你年纪大,你要尊重他,他是担心你安全。如果他说话多了你嫌烦,你可以在事后不生气时告诉他,你现在生气骂他不理他不合适哈。”
5.这类事的处理方法,生气了,跳出生气的点,正面理解他人,不要使小性子,生气吵架会激化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先跳来思维,或暂时走开,冷静完了再沟通。
6.伙伴之前已经在场景分享中讨论解决方法,所以在后面切入经验点的解决方法时就印象深刻了。
[核心观点]解决一个问题总要好过记住一个问题的答案。尝试一种解决方法但得出了错误的答案,也是要好于不去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