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甜点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和简书的相遇,却是初见的欢喜。
今年一月九号开始在简书写字,笃信“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定律,于是强迫自己每天发文。素材都取决于每天日常所见所思,如果说是写作,倒不如说是一本公开的日记。
每天坚持写一些,告诉自己坚持会有收获。可我不知道也不明确自己想要收获的是什么。
当初的欢喜依旧雀跃,就像找到了表达和交流的大本营,庆幸自己在现实中有些社交障碍的我,抓住了一个表述自己想法和情感的出口。
然而生活不是只有表达,强迫日更常常让人焦虑。有时一天无所事事,却要硬挤出几句几行,实在是有些难为自己。眼见一天又要过去,开始担心是不是在今天就要断离,就要背叛自己。
谈不上焦虑,写作小白只是有一点点心塞。
于是,一场自我安慰和救赎,开始被构思。
一、想想那些理不清的写作动机和出发的初心
抱着手机瘫在沙发的我,面对假期余额不足作业只字未动,总有一种亡命天涯老泪纵横的错觉。心塞的日更迫使我开始思考在简书出发的原意。
刚开始的写字,是没心没肺地表达,后来的陈述,变得讨好和小心翼翼。动机这个词有些功利,但也越来越普遍。就连入党也要讲求入党动机,做什么事明确动机似乎是成年人的理所当然。它是原因,也是目的。
之前也看过简书大牛写过不一定要日更,而是要注重文章质量的观点,觉得深以为意。然而当时秉着每天打卡的激情,勉励自己坚持写到21篇。如今这个小目标实现了,我却开始考虑写字的初衷。
是为了收获点赞和评论后引起共鸣的虚荣心还是想要成为一个写作的人的伟大理想?是为了让这一年的年尾有几十万字或者几百万字的数量证明还是仅仅为每天的虚无和重复加个有用之事的注脚?
想到这里,我觉得我的答案已经远离了初心。曾经我想成为一个作家,后来发现“倾诉欲不等于创作才华”是真的昭然若揭;曾经我想以文为生,后来发现好的文字深度的思想出不了我的笔下;曾经我也有心中的故事和没喝的酒等待编撰和拼凑成风花雪月,后来看了别人的情深意重深觉自己多的是无病呻吟。
没有干货分享,没有职场技能点拨,更多的是自己故事的修改和隐说。写了二十多天,也看了很多牛人的大作,发现写故事和看故事的人多的让人感动,也伴随着些许竞争的意味。
这种百感交集的感觉,就像爱到深处的相爱相杀。一方面相似的人见字如面,总让我们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另一方面雷同的文风让自己如照镜子般原形毕露。
人总是对别人苛刻,对自己宽容。
后来我读到有人说,写字的人都是不快乐的,还有人说,写字的人,是在祈求原谅。
又对自己和别人都抱以同情和友好。
我是作者,也是读者。偶尔有人评论说我是一个热爱分享的人,偶尔有人说文字还挺清澈,为数不多的红心点赞和评论都像是一股来自远方的暖流,融化了这个冬天所有的寒冰,也温暖了我心中时而的妄自菲薄。我也会在读到简书优秀作者的文字时感慨良多,点赞之余顺便写下自己三言两语的惺惺相惜。
常常在被感动中又一次想起简单的初心。它们是我的表达,是记录,是总结,也是每一个行走的脚印留下的痕迹。也许在梳理的过程中,我的想法在澄明,文字在精炼,人生也在丰富。
想到以后也许会忘记,而此时刚好乐于记下心情,就会暗自莞尔。
二、请你一定要努力,也希望你不要急
在简书加入了一个写作交流群,每一次有新人加入,群主都会发布一些入群须知,还不忘在最后加上“请你一定要努力,也希望你不要急”,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窃喜。
互联网时代平台众多,人们通过各种输出方式,将自己不断输入的想法、知识、思考,变成快乐的分享,相当的稿酬,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是最好的时代,或许也是最快的时代。不可否认急于求成的心理常常让人陷入焦虑和无谓的忙碌,于是我才喜欢这句并且告诉自己,要努力,也不要急。
过年亲戚们走一圈,是不是发现身边多的是不读书也能年薪十多万的土豪;同学朋友聚会几杯下肚,是不是听见同学的孩子在喊你叔叔或阿姨;而你还在哼哧哼哧啃书本没对象或者加班熬夜年龄大?
是啊,这是事实。
因此,努力的含义是说,认清现实但不扭曲,坚持走好眼前的一步一路,见贤思齐中坚定自我。作为写作小白,坚持积累写作的素材,锻炼写作的技能,从字到句,从主题到思想,不断修改和提高。此外,在忙碌的学业或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和写作,又成为努力的另一个障碍,也是必须。
简书里有很多大牛,简书外有太多经典,生活中有很多琐事,手机上也有很多娱乐的APP。简叔们也不都是有颜有才的怪蜀黍吧,他们可能是一群有情怀又有趣的姑娘;文史哲的书房里摆放着不朽的名著和哲学家;生活里昼夜厨房和爱轮番上阵;手机可以逛淘宝刷微博看综艺,时间很快就会流过。
因此,努力,是有所坚持,有所舍弃。
不要急,是祝他人有自己的成功,也走好自己曲折的路。
说到这里,还得实干。翻两页书,然后入梦。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哪里,祝你一切安好,以及不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