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蓉老师唱《苔》,让我想到了作为老师的坚持。又一首改编的《心太软》,让我想到了作为教师的责任与迷茫。
曾几何时,我们想让班里的孩子都能学会,考的好成绩,但是往往不能如愿。怎么了?为什么呢?明明自己一直很努力、认真的备课、认真的教,还是有些学生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听课文蓉老师的课,使我看到了一丝曙光。
以学生为中心观察我们的课堂
文蓉老师给我们由浅入深的,用实际例子给我们分析了教学的发展历程,由以前的以老师为主的被动课堂,到以师生问答式的伪主动教学,再到后来的的多个教学策略。
分析的既清晰又到位,由此我们也可以定位自己的教学走到了哪一段,就我个人而言,目前一直在2、3之间徘徊,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因此我要努力尝试,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技能。
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以学生的角度去审查教材、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年龄特点等因素,去设置教学环节,思考学生也怎样学才能既获取知识又能增强技能,而不是单纯的对于知识得模仿。
教学就要让学生“动”起来,以生为本得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全方位的、利用多种方法锻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多层次得活动中急用动手、动脑、观察、表达等表现形式去体会、感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的认识》时候,我先带领大家冻手一起折一折,折出一个正方体,虽然当大部分孩子都折完以后,这节课已经过了大半时间。但是孩子们在折得过程当中已经体会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对于接下来的新课开展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这样就比老师讲授或者是让学生观察探究开的直观的多、体验也更加深刻。
再例如:在备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初步认识分数一课时,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学生对于分数的意识一点也没有。所以再这一课的教学刘有点难度(虽然内容简单),但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是让学生感受分数的重要性自己对于实际的需要,难点是分数的形成条件及环境。所以基于这些思考,为了既能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高手分数的真正含义,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辅助教学。
学习数学有什么用?
每次我新接一个班级,我留给学生们说,“学习数学有什么用?”当时孩子们就会一脸茫然的看着我,可能在想“老师问这是什么意思呀?可从来没有听过呀!学习数学有什么用?”
当时我的回答是“学习数学,可以帮助我闷做很多事情,例如妈妈在集市上买衣服,我们可以帮妈妈算账,看有没有唬给卖东西的,也可以在买菜时算算账……”当时我想到的只有这些,就是帮助我们生活中解决有关“钱”的问题。
可想当时我是多么的可笑,那么大一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又没有给他们一个正确、完整的答案。
文蓉老师的话让我链接了学习数学的真在真正含义所在:
学习数学,是为了借助学习这个平台,教学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以至把这些策略、方法应用到生活,帮助我们很容易的解决问题。
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服务于其他学科,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规划我们的生活、去实践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去创造生活,用数学的策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高段学习的潮流,也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文蓉老师的课堂上验证了我的教育方法。
自主学习:个人自主学习和合作自主学习,先个人自主学习,在个人有一定的学生成果或是疑问以后,在进行合作自主学习,在合作中交流、成长。所以要在有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促进个人学习目标的达成。
但是在合作学习方面我的做的还不够好,因为多种原因,造成班里成绩差的学生特别多,并且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是困难重重,效果差别很大!
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
个人不能独立解决的;个人可以完成,但分歧较大的;
学习永远只发生在个人头脑里。
“约定俗成”的规范性知识不能探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讲授,例如:比的各部分名称,分数的各部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