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和很多朋友聊过关于“是不是应该体罚孩子”这个问题。我发现一部分认同体罚教育的中国家长应该是把“打骂”和“立规矩”这两件事弄混了。孩子小,必须给他立规矩,目的在于让他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引导他有责任心,有自控力,能明辨是非。但以打骂这种方式来给孩子“立规矩”, 固然可能让他暂时记住某件家长不认可他做的事情,也可能让他因此变得不快乐,害怕并且不再信任家长。
一旦家长和孩子并没有把道理讲通,让他从根本上认识到错误在哪里,就以打骂代替交流的结果,只会孩子他真正记住一件事:拳头可以解决一切―――无论害怕,伤心还是愤怒,不需要讲道理,打是最有用的。这个错误的想法会伴随着孩子长大,进入社会,缺乏信任感和宽容力,为他的人生带来多少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家长们无法预知的。
升格当妈好几年的女朋友们都承认他们多少打过几次孩子,“他有时候是那么得讨厌,让人生气,你是没有体会。等你的孩子学会淘气以后,你会理解我们的心情了。那个时候,你恐怕就不能这么肯定地说你不会打她了。”
但是,她们也承认有时打孩子,会参杂了自己的坏心情。我相信很多打过孩子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情况。看到孩子淘气,一下子火上来了,就会想到很多事。这和夫妻吵架一样,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越想越多,而且一定是那些让自己难过的事情,越多就会越气。这一气,涉及到的事情就变得不那么有针对性了。一巴掌下去,到底有几分是真的由于孩子就可恶到非打不可的地步,又有几分是源自于家长自己心里的不愉快?无意中,幼小的他们不就成了我们的泄愤工具了么?
如果你意识到你并不是一个理智到可以很明确地区分并很好地控制这两种气愤的人,你就一定不能为自己一时间的自私而让孩子受委屈。
“说不服,还打不服?”“说不听就得打!”打孩子的家长总是把这些话挂在嘴上。 坦白说,只能暴露一个问题:
父母的修养不够。管理不好自己情绪的人更管理不好孩子。孩子淘气是天性,再难管他也是你亲生的。每次当孩子把我气得够呛的时候,我会直接进卫生间,单独呆10分钟。看着镜子,我就想,孩子在我身边还能再呆不过15年,她也许再也不需要我了,我应该珍惜我们在一起的这些时光。 我打了她,我一定会后悔。然后我就慢慢冷静下来了。
而就“打孩子”本身这件事而言,更是不可取的。以前一说打,基本都是打屁股,总觉得那里肉多,重要的神经或者组织似乎也都不在那儿。除了痛之外,没什么不良反应。正好教训孩子就是想让他痛,才记得牢,于是打屁股成了大多数家长的不二之选。
现在的医学研究表明,即使连屁股也是不可以打的,因为很可能会伤害到孩子还没发育好的肾脏。这不是耸人听闻,上火的家长把孩子打成急性肾衰竭,确有实例。一怒之下把孩子失手打死的也屡屡见报。
一言以蔽之,孩子哪儿都不要轻易打。他们的身体各部分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骨骼,神经,一次看似平常的打骂都可能演变成一场悲剧。那些坚持认为打骂才是最有效教育方式的家长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我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爸妈,也从不赞成所谓“虎妈狼爸”的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具有不可能逆性的。那部分被打出来的孩子固然看起来在某些方面是优秀的,但是如果不打他们,怎么能确定他们就不会这么优秀呢?为什么能把他们的优秀都归功于他们的父母“棍棒教育”呢?
每个父母都期盼孩子比自己更优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好的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打骂绝不是合格父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