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观察世界,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可能观察到的都仅仅是一个侧面,更不用说要想把他表现出来。因此,一件事由很多说法或者解释是正常的。如果要求所有人都一样,实际上是在忽视差异性,是不现实的。
再加上我们对于接受到的信息,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由于习惯不同、认知不同、水平不同等原因,对重点的把握不一样,理解程度也不相同。
因此可以这样解释:对同样一句话,有的人觉得很解释很清楚,有的人却认为不然,区别在于他们掌握的基础概念不同。甚而至于,觉得解释清楚的也可能没有真正明白。于是,工作中我们还提倡复述上级的要求,以便确定是否是真的弄懂了。
用不同的描绘方式体现的价值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理解这种差异。如果不能理解这种差异,并要求我们所看到的、所理解的一模一样,这是不真实的。长期期待这样,实际上是由于没有看清这个世界,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提升能力的基础是要真实掌握这个世界,把自己的的基础建得扎实,也可以说是尽可能准确掌握这个世界,也就是要求准确理解这种差异性。
有这样一种说法:对同样一个问题,采取不同的描述方法,实际上就是在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对同样一件事,采取不同的描述方法,实际上就能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
比如关于“大数定理”这个概念,以前其指的是在很多数据的情况下,它的总体几率是稳定的。但这其实是很肤浅的体会,真正的大数定律,还包括有通过后面的大部分数据对前面数据影响力的削弱,来形成一个稳定的几率。在数据足够大的时候,单一数据或小部分数据对其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用在商业里面用处很大。我们每个人的需求在小范围内差异性很大,但在大数据的情况下,即便是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相似程度高的,在中国14亿人口中,也能匹配到上百万的需求。这样就可以通过系统工程去完成,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