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桓 廖晓文
2022年7月23日,广东海洋大学国旗护卫队追忆仰望队前往大岭下会议及油山会师两个旧址处,了解发生在这两个旧址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感受这两处所保存的革命火种及当年曾汇聚于此的革命力量。
1935年3、4月间,留守苏区的红军部队实施九路分散突围。部分红军队伍辗转突围到赣粤边地区。当时部队思想混乱,存在着悲观失望的情绪。项英、陈毅在南雄大岭下彭屋召开第一次特委、军分区和部队领导干部会议,后因国民党军队 “清剿”,会议转移到大余长岭村。
会议提出了以油山、北山、南山为主要根据地,以南岭山脉为依托、依靠群众长期坚持在赣粤边进行游击战争,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以领导群众斗争为主,在隐蔽条件下进行武装斗争。会议调整了红军游击队的部署,将赣粤边划分为5个游击区:北山区、上崇区、油山区、信康赣区和南山区。会议决定了项英、陈毅机关特委坐镇北山,领导赣粤边游击战争。大岭下会议为以后长期坚持游击战制定了正确的斗争策略,成为三年游击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为后来新四军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红军长征启程时,中央分局领导陈毅与项英指挥少数的留守红军与敌人周旋,策应红军战略转移。由于敌人不断进攻,根据地日益缩小。1935年3月9日,项英与陈毅率领中央机关突围时部队被打散,为缩小目标,决定化整为零分散跳出包围圈。
项英和陈毅带少数警卫为一路,在曾纪财的带路下伪装成老百姓,夹在挑担赶墟的人群中,安全渡过桃江抵达广东南雄油山廖地村,与李乐天的部队会合。不久,蔡会文、陈丕显率领赣南省委300余人也突围至南雄油山,三路人马会师后共有1200余人,成为之后赣粤边区的主要武装力量。
在奔波来往两处旧址之后,在追忆两地过往所发生事件之后,“穿越”变成了最适合形容我们感受的词语,站在旧址之上,看着一件件旧物,读着一段段让人激昂的历史故事,仿佛身临其境回到当时那段艰苦卓越的战争之中;这里有太多动人的传奇故事,凝聚着太多的英雄气概,我们的旅途没有白走,这段经历会是我们宝贵的记忆,在未来,我们会努力将所见所闻不断传播给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铭记先辈,缅怀英烈,我们将永远传承弘扬这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