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群里有一位妈妈控诉自己的孩子,其他宝妈附和,原来很多家庭都有“黏人精”。
这位妈妈说,无论自己走到哪里,孩子都跟着,一眼看不到就会哭。
上厕所的时候,他趴在门上,拍门哭喊着让你出来;
带她出门游玩,他从不理会其他小孩子,就在妈妈边上发呆;
许多家长很奇怪,自己小时候也不这样,为什么孩子会这么黏人呢?
有相关研究表示:随着婴儿脑部的发育,在他们4、5个月时,就已经有了基础的辨别能力,等到8、9个月后,这种认知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大人们觉得自己小时候不黏人,其实都是错觉。
宝宝8个月后,情感功能和认知功能发育后,能区别出亲人和陌生人。特别是面对妈妈时,孩子会有特殊的依恋,能从妈妈这里获取到最强的“安全感”。
当妈妈离开时,宝宝就会陷入焦虑之中,特别是周围有陌生人的环境下,宝宝极度缺乏安全感。
为什么宝宝都3岁了,还是“分离焦虑”?
根据美国相关统计:多数婴幼儿在8-9个月时开始出现“分离焦虑期”,在1岁左右进入“峰值”,而2岁后又慢慢缓解,直至消失。
这时有宝妈忍不住问了,既然8-9个月出现分离焦虑,为什么我家孩子三岁多了还这样?
原因可能是以下三点:
1)家长和孩子分离时间较晚
家长们通常会在孩子三岁后送入幼儿园,在幼儿园前,宝妈会在家带娃,等孩子上幼儿园后再工作。
而美国,幼儿园最早可以6周后入学。
分离的越晚,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时间就会越长。所以3岁大的宝宝还是有分离焦虑的情绪。
2)家里总是由固定的人带娃
很多家庭的带娃方式都是由一个固定的人来带,这种形式对“分离焦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孩子长期接触家人后,自然就只会对照顾他的人产生依赖。这时让孩子去幼儿园,就会有极强的分离焦虑。
3)孩子无法理解“客体永存性”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婴幼儿的分离焦虑,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他们无法理解“客体永存性”。
妈妈的暂时离开对于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他们眼中,妈妈离开了,就是“消失了”,会认为再也看不见妈妈了。
如何处理3岁以上宝宝的分离焦虑?
① 不要不告而别
当宝宝上幼儿园后,许多宝妈会重新出来工作。这时一定要做好和宝宝的“告别”,让孩子知道,你不能时时刻刻陪在他身边,你要暂时离开。
② 让孩子适应幼儿园
刚来幼儿园的孩子没有不哭的,第一次进幼儿园前,家长应该提前带孩子了解幼儿园环境,读一些幼儿园绘本,或者是模拟幼儿园环境游戏,让宝宝第一时间适应以后的生活。
③ 你会准时来接他回家
每次送走宝宝后,都不要拖拉,不要和他说太多的内容,你要告诉他,在晚上几点,你会准时来到这里,带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