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李鸿飞老师受客青会邀请,为客青会及潮青会青年企业家们解读深圳20+8产业集群产业政策与发展,李老师参加过深圳市政府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课题研究,并对20+8产业集群互联多次撰文分析。广东客家青年企业家联合会是以客家文化为纽带,带动创新创业青年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的新型平台,本次专门在柏悦湾组织《解读20+8产业政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讲座,为此,多次与李老师沟通,希望能深度解读,对会员企业更有帮助。
20+8产业集群是深圳市未来的发展战略,将深刻影响深圳市未来产业结构和企业业务,如何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政策红利,为此,主讲嘉宾李鸿飞老师从20+8产业政策、未来产业集群构建与演化、以及产业集群带来新机会新业务新模式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解读。
第一部分 20+8产业政策
跟企业制定战略规划一样,深圳市提出发展20+8产业集群,是产业政策也是深圳的三层面业务战略,需要高度重视;在现有的4大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基础上,20大战略新兴产业是近期5年内推动深圳增长的新兴产业,8大未来产业中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四大产业是未来5-10年,而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产业10-15年的长远的城市战略规划。
20大产业集群看着数量多,但其实大部分源自对深圳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细分行业精准选择,并不是好大喜功,其实是专注与聚焦。比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它的体量很小增加值仅40亿,2025年计划要增加到80亿,但却是未来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是必需的,在万物互联的进程中,没有智能传感器,很难形成电子五官,而传感器行业要升级到智能传感及MEMS传感,离不开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也就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而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与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器都有紧密的关联,产业共生,相互促进。
软件与信息服务纳入了数字时尚大产业,与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数字文化装备和消费终端制造等组织的数字创意产业同属一个大产业,这是为了促进产业间协同创新,争取生态级应用场景的设计。现代时尚产业则主要包括服装、家具、黄金珠宝、钟表、皮革、眼镜、化妆品、工艺美术等产业和工业设计、品牌营销等服务业及会展业,这些传统行业将就近被数字创意和软件信息服务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利用大数据分析个性时尚需求,提升体验,注入新的灵魂。
李鸿飞老师讲解工业母机对高端装备产业重要性,并深入讲解了深圳“20+8”产业政策的内容,解读了政策实施后将会产生的影响。分析了政策中的各项细节,包括政策的目标、政策的支持方式、以及政策的实施路径等方面,让大家对深圳产业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李老师还探讨了各区在重点行业及细分领域的布局情况。他指出,深圳各区都在积极地发掘自身的优势产业,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支持政策,以此来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
李老师强调:这次20+8不是纸面规划、会议号召,整个政策配套是很完备的,都有执行计划和考核配套。六个一工作体系、四链协同发展、20大先进制造园区,每年2000万平方米的工业上楼等,实实在在为政策落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战略是思考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深圳为什么选择这20大产业集群,还是坚持制造立市,发展先进制造的强烈信号。是深圳发展这几年走过一些弯路后的战略调整。
深圳制造业较早就遇到发展瓶颈,转型升级面对众多制约因素:缺地、人才、资金和技术不足等。2017年由人大张利庠教授主持的市政府重大课题组,李老师是课题组专家,课题组就提出工业上楼、老旧工业区改造、设立引导基金、税收返还补贴、人才安居等系列政策建议,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领导者耐心和决心。前几年的P2P、房地产金融化、急于打造世界金融中心影响了深圳竞争力,长期将导致深圳空心化和虚假繁荣。推动制造业升级为先进制造困难虽多,但却是正确的道路,李老师也从市领导班子构成及履历,探讨政策的执行力度、进一步论证了政策的延续性。
深圳选择“20+8”产业集群,也明确自身定位,与其他城市形成错位竞争,避免了相互设防,重复建设、相互挖角,从而形成紧密配合,高效分工的关系,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促进深圳加速从应用性创新走向原创性创新。深圳未来作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承接点,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40年发展的硬核实力,数字时代的高瞻远瞩,会让深圳有足够的底气,打造出全球标杆城市。
第二部分 深圳战新产业集群构建与演化
李老师指出为20个战略新兴产业行动计划,本质是深圳市将利用产业集群效应,推进产业链整体向先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产业集群是指产业相关企业在地理上扎堆或聚集的现象,由此产生众多的集群效应,比如资源集聚效应、协同与溢出效应、品牌与广告效应等;地方政府因势利导则可以事半功倍效果。对于深圳先进制造集群来说,由于企业地理相邻,对于先进技术、工艺和产业应用,通过社会网络互动,更容易形成产业级组织形态、产生出产业平台或联盟,形成链式融合发展,产生新业态新模式。
深圳市提出20个战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成本、市场、创新等四大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除了长期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协同外,深圳围绕当前20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1.5万亿增加值目标,特别加强了产业招商和资金支持;提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建立招商引资清单,充分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和招商政策,针对国际和国内重点厂商进行招商,逐步实现产业上下游集聚发展。为此,深圳正打造千亿级“20+8”产业基金群,解决产业链升级和扩张募资难题,这是龙头企业难得的历史机遇。
李老师分析:当前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周期,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市场不需要大规模生产的同质化产品,需要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而掌握数字技术,利用了大数据就可以引领这种变化,用更快的技术创新迭代周期,提供做差异化的产品、定制化的服务。这就对很多行业提出供应链快速反应、个性化定制和柔性智能制造等要求,催生出快反供应链,共享工厂、C2B、行业集采与跨境厂商协作出海等等新模式,全球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深圳也迎来产业新赛道布局战略机遇期。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空间上的便利,降低了企业互信与沟通成本,必然会出现产业互联协作和数字化平台,加速时间上的敏捷协作,产业集群互联或产业集群数字化,也意味着一种集群内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新范式,数字化转型是长期工程,投入大技术新闭环难,单个企业数字化很难坚持,更需要群体力量加持。各企业家可以主动加入产业集群互联,顺势借力。
数字经济是深圳强项,打造全球数字竞争的“深圳尖兵”,是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奋斗过程。产业集群通过数字技术连接,将演化成为产业集群生态系统,这将使深圳的集群企业可通过数字经济发展,获得全国领先优势,享受数据和技术红利;
深圳除了科技、人才和资本等要素优势外,最有可能利用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成为持续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将打通产业链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与应用全过程,形成了数字资产和数字化业务,跨行业的产业大数据更有商业价值。
20大产业集群建设涉及产业链建设、产业组织模式、产业资源配置、政府服务体系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在产业链融通、产业资源协同、产业组织结网、产业服务创新、数字融合赋能等各个方面,都有巨大商机,大有可为。
第三部分:针对产业集群带来新机会新业务新模式探讨
企业家更关注的是深圳20+8产业集群给自己生意带来影响,为此,李老师建议企业高层可评估20+8对行业影响,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分析与规划中,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加速企业发展。
深圳市20大战新产业集群建设对规划中的行业是重大发展契机,对不在产业规划内的行业,如商贸、物流、玩具、五金等行业也有带动和促进作用。因为产业间具有相关性,并且主导产业繁荣,将带动城市创新与吸引力,技术扩散和跨行业经验移植,也会为相关产业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找出传导机制,也可顺势借力。
20大战新产业及细分行业太多,不能逐个展开分析。从大趋势来看,李老师认为,产业集群数字化是最大的机会,以共性场景为导向、由龙头企业带动、开展生态共建,最后实现产业赋能闭环,最有可能产生与BAT匹敌的产业新巨头。其他有几个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1、商会协会可充分利用20+8产业集群契机,发展招商及配套服务。
针对市各个区的定位、目标、重点发展的行业,以及空间布局。为深圳市产业集群招商目标提供产业链政策的落地策略,实现个性化招商及配套服务。如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产业数据库或SaaS服务更有前景。
2、传统制造企业就地转型和升级,利用产业集群政策,顺势借力推动企业数字化,提高企业定价权与竞争力。
深圳前几年是有推行过腾笼换鸟、换挡升级策略,让低端制造业搬出深圳,然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践证明,高端产业单纯靠引进很难,谁也不会拱手相让。新的20+8产业集群是鼓励传统企业向上攀爬科技树,并提供时间与资源支持,比如支持LED行业开展Micro LED、Mini 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和产品研发,新型环保材料支持建材行业可再生建材、装配式建材等绿色建材等,传统制造企业看准时机,利用政策,就地转型升级,可能比向内地、东南亚搬厂,成本和风险更低,收益更大。
3、龙头企业可利用产业痛点和产业集群政策,完成共享工厂或供应链型产业集群,完成行业龙头到平台型企业华丽转变。
对小散弱的行业,龙头企业可以利用长期积累的工艺数据库和经营管理诀窍中沉淀的指标数据,打造统一工艺、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人才的集约管理型中央工厂。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技术打造出新工业数字化平台,对云工厂、生态工厂(外发管理体系),推进行业加盟,形成规模采购与快速响应优势,将企业升级为高市值的行业生态。
当然,创业创新企业也可以关注20大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合作与协作,利用龙头企业不方便出面机会,代其运营平台。
4、亦可协助政府,牵头建设产业集群交易协作平台。
软件或数字化服务商可主动协助政府,通过“六个一”落实规划政策引领作用,积极建设产业集群数字化平台,从行业情报数据共享、人才培养、工业互联到集采,分步实现产业集群共性基础平台服务,推动协同研发、工艺技术攻关、材料解决方案等高价值服务。
5、利用产业链数字化技术支持深圳产业链集群,打造样板,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深圳市是改开前沿,是先行示范区,产业转型与升级走在全国前面,如果产业链集群数字化平台或服务探索出成功路径,打造出样板,则可以服务全国大市场,未来钱途不可限量。
李老师最后对讲座进行了系统总结,从三个方面探讨深圳20+8产业集群,首先是20+8产业政策,其后探讨了20大产业集群构建和发展演变,最后是讨论,如何顺势而为,利用政策与产业优势,发展我们的生意。
与会的年轻企业家,代表商界的未来,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虽然很难,但只有开拓进取才有未来。李老师最后寄语:20+8是深圳这个城市发展的金钥匙,是在全新赛道上弯道超车的新引擎,顺天时、承地利、聚人和,正是我们企业家大展拳脚的时候,希望客青会涌现出更多李家诚一样大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