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成人,是见惯了孩子哭的。
他有可能没有哄孩子的经验,无法让哭闹的孩子在最快的时间内安静下来。
但他绝对不会觉得哭闹的孩子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更不会跟着孩子一起哭。
(二)
今天我上班的路上,经过一个小市场。
市场里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嚎啕大哭,撕心裂肺。
他八九岁左右的哥哥无奈的看着他,手足无措。
此时,他们的父母并不在旁边。
行人亦如我一般,或上班,或有事,心中都急急可可,无暇多看那哭闹的小孩子。
这时,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似乎更小一些的孩子走过。
那个孩子好奇的打量着眼前新鲜的世界,直到他顺着哭声看到了那个哭闹的孩子。
更小的孩子看了看那个嚎啕着的孩子,突然嘴一撇,毫无预兆的也嚎啕大哭起来。
年轻的母亲无奈的蹲下来用当年她老公也不一定说过的甜言蜜语哄着孩子。
(三)
我不知道她用了多久哄好了那个孩子,我只知道孩子是不会一直哭泣的。
(四)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长大了的少年和成年人,在遇到一些自己经验范围外的事情时,其表现就仿佛这些跟着哭闹的孩子一起哭闹的孩子。
好吧,我承认上边那句话的语法结构有些复杂。
那么我再来简单的说一遍。
少见多怪的成年人,就是跟着别人一起哭的孩子。
(五)
一个人的知识积累量,从某一个维度决定着他的智慧程度。
智慧程度越高的人,越能去理解自己未知的世界。
对未知的世界保有好奇心是好的,但有些时候,有的好奇心会变成过渡惊讶。
而被称为乌合之众的群体民众,是最容易被这种过渡惊讶所左右的。
在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因为一句谶语、一个童谣而倒掉了一个政权,毁灭了一个王朝的境况。
这和那句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互相对应的。
人心是波谲云诡,难以臆测的,即便是最好的心理学家也不敢宣称自己能绝对的掌握他人的心理活动。
所以当群体民众陷入一种过渡惊讶的主观臆断时,所产生的类似效果就有些像原本安静乖巧的同一个班级里的幼儿园孩子们,突然其中一个孩子因为某种原因开始哭闹,其他的所有孩子都跟着他一起嚎啕。
但其实只有第一个哭泣的孩子才知道自己哭泣的原因,而其他孩子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
这就好像很多重大事件发生时,因为谣言而兴起的抢购、挤兑等等连锁现象。只有始作俑者清楚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其余跟风者只有一个行为学上的行为结果,却根本不了解原因何在,甚者自以为聪明的那些人,会自发的解释和衍生出一些理由去为自己的行为结果给出一个行为学动因,即便后来再看时,会觉得这个动因无比的荒谬。
(六)
除了努力的进行自我教育,不被流弊的各种扭曲价值观所左右,并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站的更高之外。
建立一个健康的观照世界的方式,对自己未知的东西保持一个敬畏和宽容的心态,也是使自己避免成为跟风哭闹的孩子的有效方式。
寸
市集偶见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