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东坡传》一书中,林语堂先生对苏轼的评价很高,称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如此高的评价让我忍不住想更多的了解苏轼这个有趣的大才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生于眉山,年少时便在母亲的教导下博经通史,后在科举考试中与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此后便开始了他的职场生涯。
壮年时期,担任凤翔签判,后家中变故,守孝三年,重新回到朝中时,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后苏轼也因不满变法,导致王安石使人在深宗面前说他的过失,便自请出京,被授为杭州通判。而后又被调往其他地方。
中年时期,被调为湖州知州,例行写了一封感谢信,但被朝中新党利用,认为他对皇帝不忠,而后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也是苏轼的转折点。害苏轼的人很多,但想救苏轼的人也很多,就连曾经的对家王安石也上书求情。在被关了100多天后,苏轼被贬黄州。经过这次事件后,苏轼的心态开始转变,到任后,为缓解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很多名作,比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也是这时候写的。东坡居士的名号也是在黄州时取得。
调任惠州时,他治病救,修堤扶贫,调任儋州时,开学堂,办书院。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后在北归途中逝世。
苏轼一生风雨,过眼云烟,他在任时,为百姓做事,在文学方面,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他给自己的评价是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园乞儿。还爱生活。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在任何厄运面前都淡定自如,永远率性快乐。这样可亲可感可爱的一个人,实在令人敬仰。
苏轼一生主要走过的地方:
眉山——开封——凤翔(今宝鸡附近)——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黄州——南京——颖州(今安徽阜阳)——扬州——定州——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内)——常州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