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这个词,对师范生来说,都不陌生,这应该是大多数师范生最终的目标,但是考编,真的不容易。我非常感谢考编路上有你们——我的家人,同学,还有因考编而结识的朋友,陪伴我走过了那段时光,让我突然就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是父母庇护下嗷嗷待哺的雏鸟,我已蓄满了力量,能够自己翱翔于空中,能够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能够坚定自己的步伐,一路劈荆斩刺,直到最后。
2018年2月份,当我查到考研成绩的时候,擦干眼泪,我知道自己是时候准备考编了,要不就会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开始向学长请教考编要买那些书籍,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的?学长推荐了山香教育出版的《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这本书,称这是本砖头书,她从大四第一学期就准备考编了,而且非常认真的复习笔试一个多月,书中的重点都能背下来,知识点都梳理得很清晰,又花了一个多月去准备面试,最后才考上编。我当时觉得考编很难,砖头厚的书,得多久我才能把重点背下来呢?感觉能通过笔试的机会很渺茫。但在后来的考编中,凡是笔试内容考教综的,我都能高分飘过,每一次考编失败都是因为面试成绩较低,直到最后两次的考编,我都被录取了。
在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天,我把考研室所有东西都收拾回宿舍放好,一边准备复习考编,一边继续准备毕业论文,这是一段忙碌的日子,也是一段非常充实的时光,因为每一次的付出,都能以各种形式反馈回来,或者是笔试的成功,或者是论文离定稿更进一步。
我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好,吃完早餐,就骑自行车去图书馆。这时图书馆还没开馆,四处也是静悄悄的,我就在树下开始背书,偶尔有蚊子在耳边嗡嗡的叫,也会有小鸟在枝丫上扑哧着翅膀,飞来飞去。当太阳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时候,周围陆陆续续传来了脚步声,有来图书馆学习的同学,有来树下晨练的老人,我依旧在树下背书,一边背,一边理解,直到完成了当天的任务,我才进图书馆。每当遇到雷雨天,我会在图书馆的屋檐下背书,听着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过,看着坑洼的地面蓄满了水,默默的站远一点,继续背书。
在三月下旬迎来了第一场考编的笔试,这次笔试,对我来说不仅是查漏补缺,更是自信心的树立,它把我从考研失败的自我否定中解放了出来。
在四月份,我的毕业论文已经修改得差不多了,要开始着手毕业答辩了,这个月是非常忙碌的,基本每一场笔试我都去参加了,每一场面试都入围了。也正是这个月,让我感到了挫败,恐惧与绝望。
在拿到第一场面试的分数条的时候,我当场就很难受,很打击,那分数实在是太低了。我知道自己是没法上岸了,但我还是觉得非常难以接受,因为我笔试排第二,结果还是这般的惨烈。那时我一边流泪,一边给家里打电话,说了很多,感到很挫败,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准备后天的另一场面试,我踩着高跟鞋走了很长的路,说了很多内心的恐惧,流了很多泪,直到在公交车站牌下,挂了电话,才发现脚后跟已经磨破皮了,流血了,伴着有一种钻心的痛。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林林总总,生活中有些事情是父母也无法帮忙的,就像父亲只能说一句“你好好复习后天的面试”。我到底该怎样复习呢?这次面试失败,到底是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呢?这些家人都无法帮我解答。只能靠自己慢慢去反思,去摸索。在这之后,每天中午,我吃完午饭,就骑单车去教学楼,这时,找一间空教室,在里面模拟面试的场景,自行练习。
在后面的几次面试中,面试成绩提高了一点,但是还是不够好,逃不出每次被刷下来的魔咒,特别是有个师姐,考编三年,都没考上,她拿到面试成绩,当场就崩溃了,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当老师,她的表现让我觉得前路迷茫,内心一片恐惧。但我还是要继续去考编。
在六月份,毕业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就回家了,准备着明天去笔试。这时,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因为我已经毕业了,但是还没有上岸。但幸运的是,在毕业后的两场面试中,我都比以前进步了,也都被录取了。
那时的考编,对我来说是不容易的,看到有招聘信息,就去交资料,准备笔试,准备面试,总是在四处跑,有时候面试完了,在隔壁市已经没有公共汽车回来了,但是明天一早又得去另一个地方笔试,只好搭顺风车回去,睡一觉,起来,继续去考试。那段日子是辛苦的,但也让我更快的成长了,明白了有些路就得自己去走下去,坚持到最后,才会发现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