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生给我女儿介绍对象,女儿反对,然后先生就不高兴,和女儿互相讲理。
女儿也哭了,先生也生气。
我呀,如如不动。
两个人都有不对的地方,我先生还拉帮结派,对我说说:啥也别给他说了……没有用。他痛心疾首啊
我说好,谁都顺着,逮着机会再教育。
昨天晚上先生睡了,给女儿洗脚啊,和她说心里话,告诉她咋应对自己的爸爸。谁也别想着改别人,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
今天早上起来,先生出去了。女儿问:我爸呢?我说给你爸爸打电话。
女儿噘嘴:“不打,我才不给他打里。”
我说:“你呀,得换一种方式和你爸爸相处,不是两个人意见不和就瞪眼,也还有另外一种相处方式。
比如,你爸说让你干啥里,你不愿意干,不需要生气啊……”
“我没生气,我不同意,他整个气场都低了。”女儿说,“他也不知道气啥里,他的控制欲太强,不听他的,他就不高兴。”
“那你们两个各自有各自的课题。安全感不足的人,总是想要抓住什么,能够抓住他的安全感才足。你爸安全感不足,他需要抓,你也是,情绪不够稳定,他不高兴是他的事,你干嘛也跟着不高兴?你不同意他说的话,那是你的想法,你有自己的想法就很正常,你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他有情绪了,是他的问题,现在,你反过来被他的情绪左右,这是你的问题。你要做到如如不动,被别人肯定我高兴,被别人否定我不高兴,那不是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情绪吗?
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活在别人眼里,死在别人嘴里。你干嘛要比别人的情绪兜底,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呢?
别人想干啥,那是他的事;你想干啥,那是你的事;
我们要分清楚谁的事,谁的事谁负责,你把不高兴,那是他的事,你静静的看着他就好,给到他安慰支持,而不是你完全的被他带走,自己也陷在情绪无法自拔。
你真的要和爸爸换一种相处方式,当他来要求你的时候,你可以说爸我不想嘛,你可以撒个娇,可以静静的表达你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被情绪裹挟。自己也陷入愤怒的情绪里,然后和爸爸搞对立。结果弄得他也不高兴,你也不高兴。
女儿说:“我爸爸就是控制欲强。”
“那你更要去理解他,理解感受爸爸的感受,要去想一想我爸为什么控制欲这么强?”我说。
“我和他解释不了。”女儿说。
“解释不了也要慢慢的说,总是要去沟通,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
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就在一起说说,总归不能和爸爸生气,他气着了,你还不是要心疼他?”我循循善诱。
“我不心疼他,”女儿嘴上说着,眼里已经有笑影。
“给爸爸打电话吧”我又一次推动她。说完,我去厨房忙碌,不再看她。
女儿说:“不打——”
一会儿,听见在说话:“爸爸,你在哪里啊,快回来吧——
我走出来,女儿眼圈有点红,也有委屈,
听见先生说:“在外面,我都不想理你了,……一会儿回去,10分钟。”
不到10分钟,先生回来,女儿开的门,我听见声音出来,看见先生抱着女儿,女儿也一脸的喜悦,先生故作淡定:不想理你……
感谢学习,各种学习,我能够处理好家庭关系,让我的家如安稳的航船前行,风景一路相随,不寂寞,处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