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家长昨天向我吐槽:“唉,又跟儿子吵翻了!就因为他想跟同学玩到很晚,我说不行,他摔门就进屋了。我这心啊,都是为他好,怎么就不领情呢?” 这话是不是特别耳熟?咱们当爹妈的,跟孩子闹别扭,很多时候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话没说到一块儿去,误会越积越深。
我最近看大卫·耶格尔的一本书,里面讲的两个沟通小技巧,特别受启发。总结起来就两点:开口说一句“真心话”,接着问一个“好问题”。简单、好用,分享给大家。
第一步:开口先说“真心话”——让娃知道你是哪头的
书里有个警察的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警察接到报警,说便利店有个黑人少年待了很久,行为可疑。你想啊,警察职业习惯,很容易先想着“控制局面”。要是他一进门就命令少年趴下、上手铐,那少年一害怕肯定想跑,一跑一追,很可能就出大事儿了,多冤啊!
幸好,这位警察很懂沟通。他一见到少年,第一句话是:
“小伙子,我是接到电话过来的。我不是来抓你的,我是想看看,你现在是不是需要什么帮助?”
就这么简单几句“真心话”,少年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了。原来他就是错过了免费校车,想在这店里看看能不能碰到好心人借他1.5美元坐车回家。警察二话没说,直接把他送回去了。你看,一句坦诚的话,避免了一场可能的误会甚至悲剧。
耶格尔管这叫“透明度声明”。在孩子眼里,我们家长有时就像那个“有权力”的警察。特别是当孩子觉得我们老管着他、或者以前有过不愉快时,开口第一句表明“真心”特别关键!
怎么把“真心话”说好?记住三个字:
快: 一上来就说,别绕弯子!比如孩子回家晚了,别先质问“去哪了!”,试试说:“宝贝,看到你这么晚回来,妈妈好担心,我是想确认你安全。”
暖: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善意,不是指责。比如辅导作业,别说“这都不会?”,试试:“爸爸坐过来是想帮你一起看看这道题怎么解,咱俩一起想办法。”
真: 用“我”开头,说具体点。别讲大道理(“父母都是为你好”),说你自己:“妈妈刚才说话大声了,是着急了,我其实是想跟你好好商量下手机时间。”
关键点: 你觉得“这还用说?我是他妈我能害他?” 可孩子真不一定知道!你不说出来,他可能只感觉到你的火气和“管束”。说出来,就是给沟通搭个信任的桥。
第二步:学会问“好问题”——听懂孩子心里那本账
知道孩子要去深夜聚会,当妈的心肯定悬着:会不会学坏?安不安全?书里那位妈妈的做法,特别值得学。
她没直接吼“不行!”,而是先问了个好问题:
“今晚这个聚会,你觉得特别想去,是为什么呢?”
女儿回答:“就想跟朋友待着呗。”
这时候,妈妈用了一个超好用的技巧——镜像法。她只是轻轻地、带着点好奇地重复了女儿最后几个字:
“跟朋友待着?”
就这么简单一句,像面小镜子,照出了女儿没说完的话。女儿接着说:“嗯…我怕他们要是玩得特别开心,发现没我也行,以后就不叫我了…” 原来孩子不是非要去疯玩,是担心失去朋友!当妈的听到这,悬着的心是不是放下一大半?接下来就好商量了:能不能早点回?或者后半场来家里玩?
这个“镜像法”(重复对方最后几个词+问号?)为啥管用?
表示你在认真听: “哦,你是说想和朋友待着?” 孩子感觉被尊重了。
引导孩子多说点: 比直接追问“为什么?”温和多了,孩子不觉得被审问,自然愿意多说。
让孩子自己捋思路: 他说着说着,可能自己就发现哪里不太对,或者把真实想法说出来了。
问好问题,记住两个关键:
真心想知道答案: 别装着问,心里早判了“死刑”。你是真想了解孩子怎么想的。
听了答案要“接得住”: 孩子说了真心话,哪怕你不认同,也别急着否定(“这有什么好怕的!”)。先试着理解:“哦,你是担心朋友不带你玩了?这感觉确实不太好受…” 然后再引导。
沟通是门手艺活,练练就会
咱们做家长的,遇到事儿本能反应往往是:“不行!”、“你得听我的!”。但好好沟通,恰恰需要咱“反本能”一下——先别急着下结论、给命令,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看,他到底在想啥、怕啥、想要啥?
就像两个孩子抢玩具,你吼“别抢了!”可能没用。试试蹲下来问抢玩具那个:“这个玩具,你特别特别想要,是为什么呀?(真心话+好问题)” 可能他说:“因为小明刚才玩了好久都不给我!” 你看,你们争的往往不是玩具本身,而是孩子心里觉得“这不公平!”的那口气儿。知道了原因,解决起来就有方向了。
养育孩子没有万能公式,但好的沟通方法就像趁手的工具:
一句及时、温暖、具体的“真心话”(透明度声明),能快速打破坚冰,让孩子知道,你是来帮忙的,不是来“镇压”的。
一个真诚的“好问题”,尤其是用“镜像法”轻轻引导,能打开孩子的心门,让你听到他心底的声音。
下次跟孩子说话前,心里默念:
慢一点,先说句真心话,再问个好问题试试。
心墙推倒了,就是沟通的桥;心门打开了,路自然就宽了。 跟孩子好好说话,没那么难,从一句真心话和一个好问题开始吧!试试看,效果可能让你惊喜。
小练习:
想想最近一次和孩子的小摩擦,如果用“真心话+好问题”开头,你会怎么说?
下次孩子跟你提个小要求(哪怕你本能想拒绝),先用“镜像法”重复一下他的话,看看他会不会多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