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是这样说的: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章的语言形式在本书中属于特例,即连续用了六个(反)问句,用来强调修身立德的六门“功课”。形式上是问句,实际上是肯定。这六门功课是:1.追求身体和精神合一。2.聚精会神以达柔和温顺。3.清除杂念从而深察心灵。4.爱民治国能够遵循自然客观规律。5.主观感知(耳鼻口眼等感官)外物做到内心波澜不惊。6.通今博古,万事顺畅。可见,作者在此强调的是领导者应该具有的品质素养:身心健康和谐;性格温和宁静;管理遵循规律;知识渊博,具有反思反省意识。作者进一步解释说,做到这些的一个大体原则是“三不”:不有(不据为己有,不贪),不恃(不居功自傲,不傲),不宰(不做救世主,不迷),如果做到这三条,就是立德树人的最高境界了,此所谓“玄德”。
总之,只要踏踏实实去读原著原文,我们马上就明白:老子从来没有说过“无为”就是整天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更不是一退六二五的不担当不作为。事实恰恰相反,老子强调和提倡的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爱国治民才是人间正道,而要走好人间正道,个人修养确实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