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基本的四大概念是气、血、阴、阳。中医所说的气,就是所有营养能够提供的能量的总和。中医所说的血,就是西医的血。阴阳是老祖先总结的一种分类法,气为阳、血为阴;获得气的过程是阴,消耗气的过程是阳;营养在体内的代谢分为四个过程,摄入和吸收,其实就是积累能量,属于阴的范畴,利用和排泄,其实就是能量的消耗,是阳的范畴。这可以用营养学的观念解释。
气血是从脾胃运化进来的,脾胃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从今天开始我们讲气血在身体中的运行。
气血在体内的运行,就想河里的水,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腠理,只要哪里的经络不通了,气血过不去了,就会造成病。光有了充足的气血还不行,它还要运行起来,要运行得通畅。
所以气血的运行,这个运行通畅、有力,非常重要。中医脱胎于道家,古人说的子午流注,子午是一个时间概念,中国古代把一天分成了12个时辰,现在把它分成24小时,所以每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
十二地支是古人对天文、地理的研究结果,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就是十二星座,十二是一个轮回最科学的分类。在每一个时辰里面,天地之气以及人体的气息,运行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这一个轮回里面分成十二等分,是最科学的分法。五个十二年,也就是六十年为一个甲子,一甲子就会发生一个更大的转变。新的议论甲子就是从2020年(庚子年)开始的,庚子年一直是华夏民族倒霉的一年。天地之气在不断地运行变化,是六十个十二年,也就是七百二十年,是一个最大的变化,正气运行到哪儿,哪儿就会比较繁荣昌盛。2021年,是咱们中华大地一个大气变化的拐点,700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时候?明朝永乐大帝,咱们都听说过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华夏民族极其昌盛。后来满清入侵,再后来就贫穷、落后、挨打。再往前720年,是盛唐;再往前720年,是大汉,同样也是中华最兴盛的时期。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么一个新的大气拐点上,未来二三十年,必将是中国大兴的时代。
然后是六十年一个小一点的轮回,再细分,十二年一个更小的轮回,再细分是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里面它又分成五天一个小变化,古人叫候,三候,也就是十五天一个大变化,叫做气。所以总是管天气的变化叫做气候,这个最小的气候变化就是一天里面的十二时辰,每一个时辰,天地之气都会有一个变化。
体内的气是跟着天地之气的变化走的,是同步的,有句话叫“天人合一”,所以生活习惯也要符合这个变化,按照规律去做事,否则总是和气血运行规律不和谐,甚至反着来,那好运从哪里来?子午流注其实就是古人在告诉这个运气的规律,踏着这个点儿走就会好运连连。
子午流注的子午指的是子时和午时,子时是天地之气阴极生阳的时间,午时是阳极生阴的时间。气血在经络里运行,就像河水在河道里流动是一样的,流注就是气血注入了某一条经络,子午流注就是气血在某个时辰注入了某一条经络的规律。
子午流注真正的含义就是讲天地之气,以及人体的气息的运行的状态。人体内正气跟着天地之气运行变化走,气血运行的规律和谐,气运行得好就会得到好的运气。
子午流注讲的是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子午是一个时间概念。在每一个时辰里面,天地之气,以及人体的气息,它运行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人体当中的正气,气血的运行,跟天地之气的运行是同步的。天人合一就是这个意思,体内的气是跟着天地之气的变化走的,人的生活习惯,也要符合这个变化。
正气、气血的运行其实除了和太阳保持一致以外,还可以把它细分一下,细分到每一个时辰,气血的运行也是有规律性的变化,中医管这种变化叫做子午流注。
用传统计时法来说,晚上的7点到9点属于戌时,中医讲心包经当令,当令的意思用一个现代的词来表示,大约等于值班。这个时候,大量的气血涌入心包经,就是流注到了心包经里面,所以这时的心包是最活跃的。心包包括和心包互为表里的三焦经。中医所讲的脏和腑是一一相对应的,大概可以认为它俩是互相服务,互相依存。西医里的心包是指包在心脏外面的一层膜,它是心脏的一个保护组织。内经里说心包有两个能力,一个叫“代心行令”,一个叫“代心受邪”。中医的心指的是元神,是身体发号施令的一套系统,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所以心主神志,另外心还主血脉,心这么强大的功能,而心包如果只是一层膜的话,显然是不能代心行令的。中医讲的心包其实就是西医上的心脏。所以中医对于现代所说的心脏病的治疗,都是从心包经论治,基本上讲养生的人都会告诉我们,心脏病患者要养成按揉内关穴的习惯,内关穴在手腕跟手掌交界的地方,有两条最明显的横纹,从上面这一条,用另一只手,四指并拢去量,四横指,在中医里叫做同身寸,就是这个横纹上面三寸的地方,这里就是内关穴。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去掐住,用力一点,一边用力按下去,一边慢慢的揉一揉,坚持一分钟左右,然后抬起来,换一只手再这么按,两只手轮流按,每一只手按九次,可以刺激心包经,对心脏病非常有好处,甚至有些轻微的心脏不舒服、功能性障碍,这么按上半年,就能消失了。而且对睡眠也很有帮助。按摩内关穴,在一天里戌时心包经当令的时间,晚上七点到九点效果最好,而且心包还主喜乐,这个时候是人一天里最容易调节心情,最容易高兴的时间。
一天里最合适的运动时间是脾经当令、膀胱经当令的时候,也就是上午九点来钟十点来钟和下午三四点钟。脏腑是一对的表里关系,那么五脏六腑,脏是五个,腑是六个,要在五脏当中加上心包,跟它配对儿的腑叫做三焦,三焦是人的躯干。三焦经当令是9点到11点,亥时是夫妻房事最佳的时间。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认为,阴阳调和是养生之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亥时行房,事后可以立即入睡,这样双方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还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在手腕上,手背这一面是手掌跟胳膊交界的地方,能摸到一个坑儿,这个地方是三焦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叫做阳池。当身体里面寒湿邪气比较重,正气生发不起来的时候,手脚冰凉、四肢怕冷、气血不足的情况,可以用另一只手使劲按阳池穴,通过激活三焦的正气,可以带动全身的正气,所以,刺激阳池穴就可以将热能传达全身,改善三焦经的功能。阳池穴的作用很多,不仅可以治疗三焦堵塞造成的上火下寒,肢寒畏冷,调节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还可以消除腕关节疼痛,对感冒、气喘、胃肠病等很多疾病都有好处。亥时三焦经当令,九点以后就什么都不要干了,安安稳稳的睡觉去,就算是睡不着也不要做任何事情了,安安静静的待着。动则升阳,静而生阴,正气上升消耗,催动生命活动,这是阳,运动就可以促进阳的这一面。正气肃降,沉静下来,积攒力量,这是阴,安静才能生阴,才能积攒生命能量,第二天才能更好地生发。
调好睡眠养肝胆
肝经胆经当令的时候,人应该是在睡觉。半夜子时就是夜里十一点,按照24小时制来说就是23点到第二天1点,属于子时。这个时间是阴阳转换的一个关键点。正气收敛藏于肾,下午、晚上都是收敛的过程,都属阴。到了子时,阴就到了极致,阴极而阳生,所以这个时候就开始生阳。首先是胆经发动,在现代科学当中发现,这个时候胆汁的分泌量开始增加。胆应该算是一个消化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分泌胆汁。胆汁的作用是它要进入肠道,帮助肠道里面分解脂肪。脂肪只有在肠子里分解掉才能被吸收。所以如果胆不好的人对脂肪的消化就差,就表现为厌油腻,不能吃肉。如果肝不好,那胆盐就会缺乏,胆汁就生产不出来,胆的功能也就发挥不出来了,所以肝和胆的关系极其密切,有个成语叫肝胆相照,就说它俩互相依存,互相帮助的关系。
辰时,胃经当令的时候,这个时间要吃饭,但是胆汁不能等到开始吃饭了才分泌,要提前储备。子时的时候,胆汁就开始分泌了,分泌出来它存着,等早晨一吃饭,食物开始进入肠子,它就把储存丰富的胆汁释放到十二指肠里面去参与消化。但是如果早晨不吃饭,攒了半夜的胆汁无处可去就容易产生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胆结石。胆结石是胆汁里面产生的结晶,它产生的原因很多,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还有比如说胆管堵塞这类疾病因素,其中大量的胆汁积累几乎是一个必需的条件。不吃早餐是导致胆结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养生好的生活习惯,早7点-7:30,吃早饭。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子时胆经当令,是一个阴阳转换的时间,也就是阳气初生的关键时期。大约在子时三刻,也就是11点45,将近12点的时候,人的气血开始催动了。胆经是少阳,就像蜡烛刚刚点着是微小的火苗,所以在胆经当令、阳气刚刚开始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睡觉,在11点前睡觉,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火苗给养起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而且是养阳气的众多方法当中最有效、功能最强的一个,比吃什么补药都管用。阳气充足了,不仅是百病不生,而且可以长寿,气血越足,寿命越长,睡眠好的人就长寿。
子、丑这两个时辰,就是夜里11点到3点之间,胆经当令和肝经当令的时刻,一定要睡好觉。绝大部分人在表现出衰老的时候,第一缕皱纹往往出现在眼角,第一缕白发出现在鬓角,就是太阳穴附近的这一片范围,是肝经和胆经的末梢。肝是接收脾胃和肾过来的气血,把它生发出来,就是说它是生发阳气的主要脏器。丑时肝经当令就是大量的气血涌入肝经,所以中医说这个时候要养肝血,就要睡好觉,阳气虽然在生发了,但这个时候仍然是以阴为主,要休息。如果这个时间休息不好,第二天肝阳就生发不起来,无精打采的。肝疏泄的任务完不成,那管道就会堵。喝酒能够壮肝阳。
女性不孕症,有些能检查出输卵管堵塞,有的人检查不出来问题,可以从疏肝入手调理。
男性夜里1-3点,勃起能力最强,就是肝气生发冲的。男性的问题,像阳痿早泄往往很多中医都会给他判断为肾虚。其实它俩都不是肾虚,男性的勃起是被肝气给冲的,所以阳痿不能勃起是肝气不行。所以阳痿的患者,要是遇到了高明的中医,很快见效的时候,那个方子一定不是以补肾为主,而是以疏肝为主的。
十二味金参丸+金匮肾气丸,可以调理男性阳痿,同时注意养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正子时一定要熟睡。
心脑血管病患者最危险的时刻
十二时辰养生当中第三对表里的器官,寅时肺经当令和卯时大肠经当令。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间是正气持续生发,开始由内而外的一个过程。肺宣卫气,中医说人体可以把气血分出一部分,散布在身体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罩或者说是防护层,这个防护层叫做卫气,是保护我们的气。
我们的体质应该是一个弱碱性的体质,从现代科学上来说,基本上所有的生物都应该是弱碱性的,因为细胞是弱碱性的,还有地球上形形色色的微生物,绝大部分也是弱碱性的。在皮肤的表面,皮肤酸碱度是弱酸性。这个酸性是一些分泌物形成的,身体消耗了一部分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制造出来的一些酸性物质,在皮肤的表面形成这么一层防护,阻止细菌的入侵。勤洗澡是好事,但如果经常用碱性沐浴露洗澡,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可以用一些好的醋,虽然去污能力不强,但能保护皮肤的酸性。冬天三四天洗一次澡即可。早上洗澡相当于慢性自杀,卫气刚刚宣发,就被洗掉了,久而久之,不仅耗气血,而且伤肺。
在肺经当令的这段时间,我们的任务还是要睡觉,不要乱跑乱动。最适合运动的时间是上午九十点钟和下午三四点钟,早上尤其是太阳没出来之前,不要有过量的运动,哪怕是醒了,也不要起床。到了五点以后,进入卯时,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是体内打扫卫生的时间,正常人在这个时候都会有便意。每天早上大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健康标准。而且在这段时间,五点来钟起床,首先做的事是先喝一杯水。道家养生有个阴阳水的说法,就是头一天晚上倒半杯开水在桌上放着,第二天早上加一点热水(用凉水去兑热水),调到合适的温度,这个温度要比体温略高,但不能烫,然后大口大口的喝下去。此时是空腹,对肠胃可以起到洗涤的作用。中医说这个阴阳水有升阳降浊的作用,非常好。
没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在这个水里面加一点蜂蜜,蜂蜜的营养丰富。糖尿病患者就不要用蜂蜜了,可以在头一天晚上这半杯水里面泡上两个红枣,大概四五克的黄芪,这个东西是补气的,糖尿病人普遍的气虚,可以用它来补一补正气。头一天晚上用滚烫的水泡上这两样东西,最好能用个带盖的杯子泡起来,第二天早上加点热水来喝。喝完以后十分钟,测一次血糖。
喝完阴阳水之后,在床上或者在沙发上坐好,顺时针揉肚子,早晨一定要穿宽松的衣服,坐端正了,挺直腰板儿,用手掌心贴在肚子上,稍微往下用一点点力,按着点儿,然后一圈儿一圈儿的揉,揉揉之后,这个大便的感觉就来了。拉完大便,再去慢条斯理地准备早餐。早餐要吃饱吃好。
从凌晨三点到早上七点之间,是天地之间的阴寒之气最盛的时间,古人讲天人合一,人体当中的阴寒邪气也最旺盛,可以说是内感外伤都非常重,而自身的正气又是刚开始生发,还没有太强的抵抗力量。所以这段时间是人一天当中最危险的时间。至少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心脑血管意外都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发作的。凌晨这段时间最好的状态当然是还在睡眠中,如果睡不着,也不要着急起床,在床上歇着。要起床的时候,动作一定慢一点。
关于三个半分钟的起床法:醒了以后,不要马上起身,在床上调整到平躺的姿势,躺半分钟再往上起;上半身坐起来以后,在床上坐半分钟再下床;脚放到床下了,在床边再坐半分钟,才能起身活动。这三个半分钟,要是坚持住了,可以避免很多心脑血管意外。其实还需要再加一个,站起来以后,不要立即走路活动,而是要站直了,闭目养神,停留半分钟,这样心梗脑梗的概率就会进一步降低。
其实早上这个时间,也是改善便秘的一个好机会。早上五六点钟起床,不管有没有便秘,都去蹲一会儿,使使劲儿,让身体形成这个反应,形成这个生物钟,对改善便秘有很大的好处。或者可以用蜂蜜,把蜂蜜上锅熬,小火勤搅动,慢慢的把水分熬少一点,大约熬走一半,等它冷却以后就会变得比较硬,可以搓成丸子,把它做成跟小指头这么粗,一厘米左右长,就跟一粒胶囊一样,然后每天早上,拿这么一粒蜜丸从肛门塞进去,也可以起到一点作用。
无论用什么外用方法,身体的内部调理还是最重要的,调节好肠道菌群是治根,用十二味金参丸给身体打好地基,让身体里面的正气足起来,便秘的现象就会得到好转,排便会通畅,心脑血管病的朋友可以用地龙参须汤疏肝,让疏通血管的能力变强,把心梗、脑梗的概率降到最低,这样对于身体来讲才是最负责任的体现。
午时未时滋养心神
11点到13点是午时,心经当令,13点到15点叫做未时,小肠经当令,心和小肠也是互为表里。中医的五脏,不是西医上所能看到的那些脏器,五脏其实是五大功能,但是六腑都是跟西医一样。西医的脾位置在胃和左肾的中间,它在胎儿出生之前是造血用的,出生以后,造血功能就逐渐退化变成一个免疫器官,能过滤清除血液中那些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但是中医的脾是运化水谷、运化水湿的重要脏器,不是在解剖上看到的任何一个器官,而是人体对营养利用和排泄的一系列功能。对于脾胃来说,脾是脏,属阴,是里;胃是腑,属阳,是表。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受纳食物要消耗能量气血,而气血是脾胃运化出来的。所以它俩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这么一个关系,叫做表里。小肠是吸收营养,身体对所有营养的吸收主要是靠小肠。小肠除了吸收营养的功能之外也会有些心神的功能,现代很多科研的学者管小肠又叫“腹脑”,虽然在肚子里面,但是就像大脑、心神一样有记忆和思维功能,因为科学家在小肠上面发现了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神经元就是意识传递的。就神经元的数量来讲,它在所有器官当中是仅次于大脑的,现在有学者提出一个概念就是脑和肠是连通的,两者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当大脑情绪变化,肠道也会跟着改变,肠道的异常也会引起大脑认知和情感中枢、神经中枢的改变。中医所讲的心神大致相当于神经系统和大脑系统,尤其是植物神经对身体的调节作用,都是心神的范畴。中医管睡眠障碍叫六神不安,中医的心指的就是心神。心是在午时就是11点到1点这段时间当令,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的气血会涌入心神去滋养心神。午时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过去叫午时三刻,午时三刻大约是11点45左右。
午时三刻是天地间阳气最盛,也是人体内阳气最盛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点,心神得到了很多的气血滋养,最旺盛。但是过了午时三刻,阳极阴生,心神兴奋到头了,就要开始收敛,所以这时候就不要再助长阳气了,不能再出去运动,也尽量不要动脑子去想事情,因为下一步就是小肠经当令,小肠吸收营养,就是到两三点,肠子里要有食物,所以这时候,午时要再吃一顿饭。这顿饭需要多一点主食就不要吃得太饱,因为这时候胃经当令的时间已经过了,胃里面已经相对比较缺乏气血,胃动力不够足了。所以这时候要是吃的太饱会造成胃里面的研磨任务加重了,需要更多气血了,就要跟心神产生争夺。所以午饭以主食为主,蔬菜可以吃一些,肉类也可以吃,但不要多了,而且总量上比早饭要少一点。为了更好地滋养心神也为了节约体内的气血,在午饭后最好能睡一觉,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养生常识了。但是这一觉,睡的时间不要太长,甚至建议闭目养神二十分钟左右,因为虽然是阳极生阴了,但体内还是以阳为主导地位,睡多了会伤阳。中午一点过后,小肠经开始当令就不要再睡了。这时候仍然要出去活动一会儿,但是运动不要剧烈,以散步为主,一边散步,一边揉揉肚子帮助小肠蠕动,让食物在里面吸收得更好,弥补午时心神所消耗掉的大量气血。心神作为人体当中消耗气血最大的单位,非常依赖小肠的作用,而且在午时消耗了过多的气血以后,这个时候吃午饭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吃完了以后,也要依赖于小肠来吸收。小肠给心神供应能量,心神让小肠更敏感,吸收更好。吃培元散的同学当中,有不少人以前睡眠不好的,吃了以后效果非常好,其实就是睡眠障碍并不是元神有了实质的损伤,而是小肠受损导致的。而脾胃功能好了,它的运化能力提高了,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两个器官受益而是整个消化系统都会受益,从口腔到食道到胃肠道到肛门,再到身体里面的营养运输,整个运输的系统和消化的系统都会受益。所以对小肠的调节也会变好,等于说从小肠的这个表入手调理,对心神也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