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节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2021.3.28李教授主要围绕“实、放、清、细、学”五个方面来讲:
一、实李教授提到他的老师叶澜的观点,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他着重讲了“扎实”这一观点。“扎实” 指的是有意义,获得知识、技能、方法、习惯、兴趣。其中他重点讲了“兴趣”,“兴趣”指的是“情趣”“理趣”“美趣”。“情趣”指的是情感、情绪,“理趣”指的是理智、理性思维,“美趣”指的是审美。
二、放“放”指的是开放、重心下移。开放路径一: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师生一对一交流,对桌交流,小组内交流,最终形成网状互动的格局。开放路径二:把权力还给学生。“权力”指的是提问权、质疑权、评价权、工具权(教方法、用方法)、总结权。三、清“清”指的是“清晰”,分为清晰概念、清晰学生、清晰内容、清晰目标、清晰教学方法、清晰环节、清晰指令。
(一)清晰概念
(二)清晰学生
一度清晰:学生已有什么?缺什么?二度清晰:教学过程。三度清晰:教学反思,对照“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三)清晰内容课前,我们需知道,教师为什么教?生为什么学?什么不需要教,什么不需要讲?课后,我们需知道,教师教什么与实际教了什么的差异,教师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到、学会了什么的差异。
(四)清晰目标教学目标应单刀直入,孤军奋战,注意难点、障碍点、提升点。
(五)清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要适合学科、内容、学生、教师。教师最终要走向私人定制。
(六)清晰环节每个环节要解决什么特殊问题?发挥什么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每环节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环节之间的关联、衔接点、提升点是什么?
(七)清晰指令老师给同学们发出清晰的指令,同学们要学会倾听。倾听“他人”“自我”“自然”。别人说话时,其他同学要专注,理解,比较,动笔。倾听完,要学会评价。
价值性知识——悟中学
事实性知识——记中学方法性知识——做中学四、细对教学细节敏感、揣摩、设计、反思与重建。小组合作学习需注意:
细节1:训练的起点——从同伴两个人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小组合作。
细节2:前提条件——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激发学生合作需要,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细节3:人数——四人。
细节4:时间底线——4分钟。
细节5:分组——同质与异质交替进行。
细节6: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监督员、发言人。有了分工,才会有责任。有了分工,才会有担当。有了分工,才会有成长。
细节8:小组代表发言第一句话——应是“我们小组”,代表小组发言。
细节9:评价与反馈——教师评价,小组间互评,小组自评。
细节10:引发组际对话互助交流——教学指令应是,对前一小组的发言,你有何启发?收获?评价?建议?也可以质疑。
细节11:引发台上台下互动的话——观察要求,倾听要求,评价要求。
细节12:巡视——找到最佳的巡视路线,最佳说话点。
细节13:动笔——提升倾听力,提升对信息资源捕捉力、提炼力、整合力、利用力。
细节14:年段或学段特征。
细节15:学科知识特性。
五、学教师的学习能力很重要,教师要成为学习的高手。如何成为学习高手呢?要阅读,可采用专人阅读法,比如用四年的时间阅读于漪老师的书籍,为自己打下良好的根基,然后再广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