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某一领域知识体系

#RIA学习力导师践行营#

如何构建某一领域知识体系


一、什么是知识体系

1、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观察、思考以及学习所积累起来的信息、经验、理解和技能的总和。

这对吗?

好像对,但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人类发展到现在,特别是近代以来,呈信息爆炸的趋势,所积累起来的信息、经验、理解和技能的总和是呈指数级增长。这些所有的知识,我们都要学掌握吗?目前来看,显然不太现实。

这些所有的知识,对你都有用吗?显然,好像也不不太可能。


那么,对你没有用的知识,到底是不是知识?

很多人常常误解,就是把书本上的信息当成“知识”,在各种干货文章和经典著作中整理出一套套思维导图、方法步骤,保存在自己的印象笔记、有道笔记里,以为这就掌握了知识。

但事实上,知识从来不是那些书本上随处可见的信息,而是你运用信息的能力。


2、什么是体系?


有人到看见别人布了一张捕雀的大网。于是,他也做了很多小绳圈,但是互不相连。然后,准备去网抓麻雀。

有人问他:“这些小绳圈是做什么用的?”

他说:“捕雀用的。既然一只雀只钻一个网眼,那么绳圈岂不比一张大网省事吗?”

结果你可以想像,一只雀也没有网到。

这张捕雀的大网就是一个体系,一只雀是只钻一个小绳圈里,但是起作用的是网。

3、什么是知识体系?

如果说小绳圈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而大网就是知一个知识体系。

知识点是一个一个的,散乱的。

而知识体系是某个人结合自己的问题和实践形成的知识集合,知识点之间彼此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关联,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二、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体系


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一个单兵散勇,即使个人战斗力爆表,也无法战胜一支军队。

而一支军队,将士兵联系紧密,配合协调,那么战斗力就远远强于一个个单兵散勇个人战斗力的总合。

最糟糕的军队,是一盘散沙,别说战斗力,本身军队能不能维持都是个问题。

在知识体系中,也有同样的现象。如果各个知识点/案例之间关系密切,网络通畅,那么这个体系就更有价值。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效输入:跳出低勤奋陷阱,避免信息爆炸带来的无从适从;

2、高效输出:设计高效策略,以高效调用知识,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知道应该在什么维度解决。

3、思维升级:拥有全局视野,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会培养出批判思维和系统思维,从而提升了思考能力。当我们能够把一件事情的逻辑、层面、各个维度想明白,那么我们也就知道如何对待它了


三、怎么构建知识体系

1、以我为主,寻找触动点

我们在学习知识时,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感到AI来临,会不会使用AI确实对自已的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于是付费加入一个AI学习营;比如深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于是投入一个中医课堂........

不断循环的打卡,不断输入的新信息,让人感到日程紧张,产生焦虑。

更主要的是,这样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让自已成长速度不那么高效。

其实,庄子很早前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多问问自已,自已现在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从自已的问题出发学习,去构建知识体系。

2、知识结构化

那么问题来了,找到问题后,具体如何操作呢?

拆书帮的创始人赵周老师,在讲如何将移动时代手机阅读到的信息转化为知识时,总结了一个结构化的方法,叫“八大问”。

我们可以借助“八大问”,来分析信息、观点、事件、经历等,从中整理出知识和连接点。

前(来源)

1)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2)他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3)它来自哪里?

4)为何会产生?

5)原因是什么?

因(假设)

1)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

2)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

3)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效用)

1)若已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

2)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不做)

1)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2)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这四点简称为前因后果。

其中前三个可以对照哲学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问题的核心是现在的定位。“

我从哪里来?问题的核心是历史回顾。

我到哪里去?问题的核心是对未来的追求。

适(相反)

1)有没有相反的观点?

2)有没有不支持这个的实例?

用(条件)

1)要这样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态度、能力……)?

2)这件事可以用什么其他方式来完成?

边(类似)

1)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乍看起来差不多的)信息?

2)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8)界(区别)

1)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2)交界在哪里?

这四点简称为适用边界。

3、转化为行动

目标:

是否规划了目标?

目标是否符合SMART?

Specific(具体性):目标必须具体明确,避免模糊不清

Measurable(可衡量性):目标应当是可以量化的,以便于评估进度和成果

Attainable(可达成性):目标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考虑到资源、时间和能力等因素

Relevant(相关性):目标应当与组织的整体战略和员工的职责相关

Time-bound(时限性):目标应当设定完成的时间框架,确保按时完成

行动

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

具体行动步骤?

谁?

在哪里?

何时开始?

频度如何?

关联

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

可控

都是自己能做到或推动他人做到的吗?

能测量做到的程度吗?

行动够显性化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