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西河的山脚下有一口泉眼,泉水清澈,游鱼沙石,直视眼底。听老人说民国三十一年大旱之时都没干涸,虽然水少,人们用撑杆撑着,一瓢一瓢地舀回家喝,是它救了全村人的命。
春天伴随着鸟语花香,趁着小溪解冻,流得更加欢畅。它流过一座小小的石拱桥,流到桥下三十米处,聚成一大池碧潭,然后再穿过六十年代人工开凿的山洞,驶向远方……
都说“春雨贵如油”,雨水稀少不利于小麦生长,每逢早春,乍暖还寒之时,为了给麦子浇灌返青水,人们只要在桥下的一潭池水里放一台水泵,就能把清清的泉水抽到附近的麦田里,那干枯的麦苗咕咚咕咚喝过之后,过不了多久,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微风吹来,麦浪阵阵翻滚不停,煞是好看!
麦苗经过泉水滋润昼夜不停生长。一阵分蘖拔节抽穗之后,人们迎来丰收的喜悦。
每逢夏季当我们头顶烈日挥舞镰刀在田间收割又渴又累时,会走到地头寻找那口泉眼解渴。
当一辆辆载满金黄色麦子的三轮车路过小河时,司机停下车,在河边掬两捧水洒到脸上,泉水汗水交织在一起,好凉爽啊!
接着蹲到泉眼旁,捧两捧泉水大口大口地喝个痛快,凉甜可口的,比吃冰棒还消暑止渴!那真是喝到嘴边,凉甜心间啊!热身子一下子降了好几度,喝过之后,哼着小曲,开着车子回家了。
中午太阳烤着大地,牧羊人也挥舞皮鞭,赶着羊群来到河边,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看着羊儿吃着青草,饮着山泉,咩咩叫着蹦着撒欢,刻满皱纹的脸上笑容堆满。
远方的游客把城里买来的西瓜放进泉眼里,浸泡二十分钟后切开食用,凉甜爽口,胜过冰镇。
游客们一阵饭饱水足之后,日落半山腰,准备回家时还不忘把泉水往四五十斤的大桶里舀,舀满之后,放车上拉回城里享用。他们说在城里花四元买的脉动饮料也没这山泉好喝。的确这泉水还有丰富的铁等矿物质。
到了秋天,泉眼像温情的少女,一边为忙于秋收的父老乡亲提供饮料,一边细细地欣赏品味着参天高的杨树把金黄的叶子洒满河滩的美景。
隆冬时节,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纷纷骑着摩托车,开着三轮车满载着脏了的床单被罩到河边清洗,手伸到热气腾腾的泉水里,热乎乎的。数九寒天一点都不觉得寒冷。
一阵揉搓之后,床单被罩漂浮在水面上,漂了拧,拧了漂,干净无比。
拧干之后,搭在河边的大石板上晾晒,空水后带回家,比洗衣机洗得还干净。
洗衣时的欢声笑语伴着泉水的叮咚声在山谷里回荡,虽然寒气袭人,却又暖意融融!
我爱家乡的这口山泉 !它送人甘甜,让人回忆满满;它流过四季,流进我们的心田!
这是家乡的那口山泉,泉水叮咚,四季不断,让人回忆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