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集早起、读书、跑步…一堆好习惯于一身?
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我们先来认识下什么是习惯
小时候下雪的冬天去上学,第一个从雪中走路去上学的孩子很艰难,需要迈大步上前走,踩出第一串脚印,后面的小伙伴毫无例外的会踩在这串脚印向前走,然后脚印不断变宽,脚印处的雪被踩的越来越紧实,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踩,最后在雪中踩出了一条坚实的小路。
几天之后,这串脚印成了雪地中唯一一条供人行走的路,即使继续下雪,也只是在脚印周围“筑起围墙”,不会覆盖这条坚实的小路。最初踩下的一串脚印,形成如今唯一的路径。
形成习惯的前期也是需要爆发一股能量,穿过积雪,走出一条路,之后就轻松多了,久而久之这一条默认的路径不断被踩的紧实,坚固,也就不再难走。同样,最开始花时间创造、培养一个习惯,久而久之,也就不再难坚持,甚至想不坚持都难。
那么如何一步步养成一个习惯
1. 描述想养成的习惯。写下你想养成的习惯,写明什么时间去做、做多久、在哪里做。比如想养成跑步习惯,可以写我要每晚7点在小区内跑步30分钟。
2. 写下承诺。可以在朋友圈发出来:在接下来的30天里我要每天6点钟起床。然后每天早上6点起床时发条朋友圈描述今天早起的感受、心理变化过程。写下为保证计划成功,自己会遵循的规定(不超过3条),列几条让计划顺利执行的建议。
3. 前3天,全速起跑期。这期间阻力巨大,但又精力十足,会高度专注的行动。注意:避免精力透支,不要冒进,昙花一现。比如你在养成6点起床的习惯,却看到很多人5点起床,一定不要急着改变习惯成5点起床。
4. 第4-10天,疲惫放缓期。遇到第一个阻碍,那就是干劲与动力已经消失殆尽,而执行计划的阻力却仍然很大。要避免全速起跑期消耗过多精力,也就是目标要定小一点。
5. 第2-3周,过渡期。逐渐适应新习惯,执行起来没那么困难。注意:这时容易忘记坚持,需要建立机制,提醒自己坚持。比如,设置个闹钟每晚7点提醒自己跑步。
6. 第2-3周某处,颠簸期。这是最脆弱的时候,一些突发事件会让你无法坚持。比如聚会到很晚才睡导致无法早起。这就需要提前罗列出可能的突发事件,想好应对措施。
7. 第4周,稳定期。一般很轻松完成执行,第4周的状态一般是:自然而然的去做某件事,不需要提醒,不会产生困扰。
帮助养成习惯的小技巧
承诺+建议
承诺是核心,明确用笔写下我必须每天坚持的习惯,一旦没有坚持则需从头开始。建议是辅助,用笔写下我认为有助于坚持习惯的相关事项,但不是必须要做到。
设置触发点
健身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健身的触发点。健身可以分为:准备装备、出发去健身房、到达健身房开始健身。那么准备装备、出发去健身房就是健身的触发点,把这两步变得更简单,就会更易坚持健身。想象一下,健身装备已经在包里放好,拎包就走,健身房就在楼下,是不是更容易坚持健身。
触发点的组成:信号+仪式
信号:早起的闹铃是信号,如果是下班跑步,那么下班就是跑步的信号。
仪式:仪式要是一套简洁的行为模式,要和习惯联系非常紧密,比如早起,闹铃响后,“立马坐起来,走到阳台吹个风,拍照发朋友圈”这就是早起的仪式,有个简单的仪式会使习惯更容易养成。
习惯不会被消灭,只能被替换
在改掉坏习惯时,我们要记住“平衡内在需求”的原则,新习惯要能满足同样的内在需求,才可替代旧习惯。比如想改掉看电视的习惯,就要先分析看电视满足的需求:娱乐、休息,然后找能满足娱乐、休息的新习惯来替代。
以日为单位
习惯养成的30天,一定是每天都做,比如要每天跑步30分钟,而不是每周跑3次30分钟。
拆解高难度习惯
如果你一直8点起床,那么不要让自己直接养成每天6点起床的习惯,可以先用30天养成每天7点起床的习惯,习惯7点起床后,再去养成每天6点起床的习惯。
转变心态
不把陋习看成不应该做的事,而是绝对不可以做的事。
把新习惯与喜欢的事情联系起来
如果你特别爱读书,那么想养成早起的习惯,就告诉自己,早起后读书,这会让早起的习惯更容易养成,因为多了个动力。
一次只改变一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