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年人的关系里,有的人总是害怕老公、女朋友跟别人在一起,或者在发现他跟家人的关系比跟自己还亲密,感到非常恐惧,认为自己要被抛弃了,或者觉得对方不再在乎自己了。甚至在职场上,看见自己要好的同事,却跟别的同事有说有笑,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或被孤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呢?
书中指出这其实源自于小时候在多元关系阶段的经历。
首先,作者告诉我们,关系的发展进化阶段有三个,分别是一元关系、共生关系与多元关系。这些阶段意味着我们开始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自尊,并知晓自己能做什么和能做多少。
而这三种关系模型的发生发展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的全部过程,他们分别对应的转有名词分别是:婴儿全能感期、和母亲的共生期和心理学中的俄狄浦斯期。
对于婴儿全能期来说,这是一个人建立原始的自尊、建立原始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时期。从心理学的发展角度来说,父母应该尽量满足这个时期孩子的需求。
比如,孩子饿了就会哭,然后他发现,“哭一下,就不饿了。”所以,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时得到很好的照顾,那么他原始的自尊以及安全感,信任感都会慢慢建立起来。反之,就容易影响他们后续的心理发展。
随着婴儿的不断长大,他会慢慢意识到,原来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自己的需求也需要由他人满足。这个认识的产生就是共生阶段的开始。他们开始能意识并体会到挫折。比如他感觉冷了,妈妈过了一会才给她盖被子,他就会发现,原来不舒服的感觉的消失需要依赖其他人。当他意识到这种力量的时候,他就会尽量靠近它。
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能与母亲得到很好的互动,那么孩子就容易和母亲产生这种共生的关系。反之,如果一个母亲无法理解孩子的情绪,也无法及时安抚到孩子,那么就会影响孩子的感受,有可能会关闭孩子对外的感受通道,甚至延续之前的自恋模式。
当然,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被过度满足,孩子也就无法进入共生阶段,而且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共情或体会别人的感受,难以换位思考。有不少所谓低情商的行为就是急于这种原因。
而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多元关系,即以三个人的关系为单元,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剧本,并延申到其他情境,将之变成处理很多人之间关系的蓝本。
如果孩子进入多元关系后能够重获安全感,那么这个阶段就会顺利过去。接下来孩子就会进入潜伏期,潜伏期大概从进入小学开始。
一旦进入潜伏期后,如果孩子能够把那些需要用来抓住母亲、与父亲竞争的能量很安全地放回到自己身上,借此发展自己,那么就不用再担心生存问题和三角关系的问题了。
当然,如果这个阶段的发展不顺利,就很容易陷入上述所说的情境中,且更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权力斗争。
比如,有人会利用出轨控制伴侣,或者用讨好建立人际关系,或总是忍不住破坏别人的关系,自己总想成为人群的中心,等等。
因此,我们要试着重新去认识自己,理解你在意的 人,并且重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和自尊,唯有这样你才能从权力的游戏中解脱出来。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平时要学会在生活中建立持续的自我觉察习惯,多给自己分析自我发展的脉络,识别自己的内心戏,唯有这样才能走出糟糕的人生剧本,重获对人生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