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他是诸葛亮之子,精通书画,毫无领军经验却在灭蜀之战中为国捐躯

追随着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老一辈的英豪们也行将谢幕。轮到“二代们”登场了,钟繇之子钟会,诸葛瑾之子诸葛恪,陆逊之子陆抗,以及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字思远

诸葛亮之子

既然父亲是天下奇才诸葛亮,诸葛曕就不得不背负“诸葛亮之子”这个名头,除非他能做出更耀眼的成绩,否则别人一聊起来,只会提到“诸葛亮之子”,而不是诸葛瞻。

诸葛瞻的名字也很有讲究,取自《国风·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名为“瞻”,字“思远”。以日月长久比喻悠悠心思,也有高瞻远瞩的意味在里面。

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才8岁,刨去过继来的哥哥诸葛乔,诸葛瞻就是诸葛亮仅有的继承人,蜀国百姓对他寄予厚望也是正常。诸葛亮临终时给诸葛曕写了一封《诫子书》,名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出自这里,信的内容就是“好好学习”,多读书总是有用的。

平步青云

借着诸葛丞相的余荫,诸葛曕的仕途就是平步青云,17岁就成了驸马爷,从骑都尉开始,在没什么功绩的情况下,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还加拜为军师将军,上一位加拜军师将军的正是诸葛亮,可见诸葛瞻受到了什么样的厚待。

百姓们是什么反应呢?诸葛曕表现出来的是的精通书画,记忆力强,百姓们都喜欢才思敏捷的他。每当朝廷有好的政令发布时,即使不是诸葛瞻提出的,百姓们也在奔走相告“这是葛侯提出的!”,诸葛瞻是武乡侯,诸葛来源于诸县葛氏。

就像罗本的《三国演义》一样,诸葛曕也被加了不少“原创情节”。诸葛亮对自己儿子的评价“聪慧可爱,但是怕他早熟,成不了大器”,陈寿则记了一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言过其实,虽然陈寿和诸葛曕关系不好,但诸葛曕确实没能走出诸葛亮的“阴影”。

死不旋踵

261年,诸葛曕出任卫将军,和董厥一起执掌尚书台,这时候军中宿将廖化还约宗预一起去拜见诸葛瞻,可宗预表示“我们都年过70了,才不要去拜见晚辈,反正也没啥可求的”。要是诸葛亮还在,大概宗预是不敢这么聊天的。

回到诸葛瞻这,前任尚书令陈祗是坚决支持姜维北伐的,而黄皓也有可能是支持北伐的。但诸葛瞻并不支持北伐,毕竟蜀汉国力衰退,百姓脸上都有“菜色”了。这就形成了姜维、诸葛瞻、黄皓互相掐的局面。

姜维最先败退,连成都都不回了,自己带兵在外驻扎,要不然早就被诸葛瞻提议的阎宇替代了。诸葛曕还想把黄皓搞下台,显然他的手腕还是差了点,黄皓依然屹立不倒。

263年,钟会发动灭蜀之战,姜维在剑阁抵挡钟会,然而邓艾神兵天降,直接绕后抄家。毫无领军经验的诸葛曕被迫出战,带着一群东拼西凑的杂牌军,他也想不到有着天险的江油说降就降了,诸葛瞻只好固守绵竹。

即使是这样,诸葛瞻还是先击败了邓艾一次,还拒绝了邓艾的劝降。但即便是诸葛瞻率军死不旋踵,“埋人脚而战”,也没有挡住邓艾的推进,诸葛瞻阵亡,终年37岁。他的儿子诸葛尚随后也英勇就义。

诸葛瞻表现出来的政事、军务水平都没那么出色,也许他有天赋有天资,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打磨,也无济于事。不过诸葛瞻还是守住了“忠孝”之名,始终没有忘记老爹的志向,最终临难死义。

百年魏晋烟云散,千古隆中日月光。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暑假,我和我的闺密一起出发了!
    善意如清流阅读 1,053评论 0 0
  • 你是年少不羁时种下的五颜六色 1. 那些曾经在狂风暴雪中撕心裂肺的呐吼,总有一天可以转化成岁月的回音。为了这声微弱...
    八月石榴树阅读 1,670评论 0 0
  • 星星评分的核心是放置两张星星视图,一张灰色,一张黄色,灰色在下,黄色在上,默认平铺五颗灰色和黄色星星,然后从传入的...
    捡菇凉的小麦穗阅读 2,622评论 4 3
  • “活在当下”,这是一个众人都知道的词,可是多少人了解其中的意义,个人认为 :活在当下就是说要珍惜已得到的,“现在”...
    清圆远上阅读 3,0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