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飞狗跳”的一天终于结束,下班回家吃饭后便倒在沙发上睡着了,一觉醒来,正好晚上十点,回想今天发生的一幕幕,瞌睡全无。不妨记录下来吧!
第一幕:第一节还没下课,只听到楼梯间传来一声惨叫,赶紧跑过去查看。原来是我们班的Y同学,双手拽着扶梯,整个人几乎趴在栏杆上,头上一滴一滴的汗水直往下掉,表情痛苦难堪。S老师在旁边帮助他舒缓抽筋的双腿,几句简单的询问后,基本能确认是闭痧,我立即搀扶他回到教室门口,找凳子让他坐下。老师们也赶紧前来帮忙,擦汗、掐痧,因为无法确认他是否最近吃过其他药物,我始终不敢让他喝下“霍香正气水”。一次次拨打家长电话,传来的都是占线提示音。眼看着情况没有丝毫好转,他有些瘫软,我竟有点心慌了。班上上完体育课的学生也陆续回到教室,路过门口这慌乱的场面,居然没一个孩子驻足询问。情急之下,我跟Y同学再三确认昨天没有吃过其他药,让他喝下正气水。不敢松开拽着他胳膊的手,我向教室的学生发出求助:请哪个同学把Y的水杯递过来!坐在前排的同学没有反应,连续四遍后,终于后排有个同学听到了,送来水杯。
第二幕:喝下药水的他,症状虽然没马上缓解,但汗滴已经在变小。此时,书记来了,黄阿姨也来了,我也渐渐松了一口气。我们继续给他掐虎口、揉捏腿部肌肉……这时,一个女生说,L同学头晕不舒服。“带她过来!”用手探了一下她的脸,冰凉。不好,也中暑了。旁边的同事让她脱掉长袖外套,吃下药水后搬来凳子坐在了通风的走廊上。这个才安顿好,又一个女生搀扶着L同学过来,说也不舒服,又是一番紧急操作……此时,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声响了。眼看这三个病号还没好转,我没办法放下他们去上课。只能安排班干部先组织大家讲解练习题。几分钟过去了,教室里并没有安静下来。我看向他们,大概是有人看出了我的不悦。可好景不长,短暂的停顿后,他们又开始了,直到H老师替我进教室上课才停止。这真不是我想要的学生该有的模样!
第三幕:Y同学家长来了,他的症状也有所好转,一番交流后便带孩子去诊所了。另外两个女孩坐在办公室歇息,原本冰凉的脸都有了温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把H老师换了下来,开始上课。没想到,等待我的又是一阵心塞。准备复习讲评时,发现周末要完成的作业居然她没做!这可是我的值日班长啊!于是,我抱着一丝侥幸,绕着教室走了一大圈,把每个学生的作业大概瞟了几眼。嗬,他没做,他也没做,她也没做……数下来,怕是有将近十人吧。想起周五布置作业时的一幕:周六是端午节,没有作业;周日是六一,没有作业;那周一你们就写一点点作业吧,要把作业写好哦!“好的,祝Y老师端午安康!”可意外总是猝不及防!
第四幕:课后服务开始了,教室里还有一波学生因为没有更正完默写任务而留了下来,她也是其中一个。L同学排队来到跟前,递上更正的作业给我看。很显然,她没有按要求完成。我说:“那不行,该怎样就怎样!”回到座位,因为不想写,她又开始嚎啕大哭起来。看到这场景,不由得大声说了她几句:六年级的娃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几分钟后,她又来到我跟前,依旧是老样子,没有多写一个字。于是,我苦口婆心地跟她聊,可她就是一个字也不说。好吧,那你先站在旁边冷静一下,后边还有好多同学在排队。站在我旁边的她,用手敲了一下自己,回头看了一下她,不久她又敲了自己。唉~把本子递给她,算了,你就别写了,回家吧!又赶紧去办公室打电话跟家长沟通,说了今天的情况,并交代家长关注情绪,做好疏导工作。此时,我心,好累!
做教育,已经30年了。每接一届学生,都会对他们有所期待:期待他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我,甘心情愿做那个不断为孩子铺路、为孩子助力的引路人。
可是,他们呢?还别说,他们真做了自己,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痛快地玩着,没有所谓的担当,不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更谈不上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这不是“自己”,只是“自我”罢了。
我给学生的毕业画像是这样的:眼里有光,看得到生活的幸福与疾苦,也看得到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心中有爱,温暖对待自己和他人,热情对待学习和生活,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当身边有人摔倒,你不会纠结于“扶不扶”的矛盾,总是会伸出那双有力的大手;当学习与玩耍冲突,你不会困囿于“先做还是先玩”,总是会扛起自己该有的那份责任……一直,我都在努力并坚持着这样的培养方向,可为什么总是看不到我想看到的美好呢?难道是我错了?面对即将开启的下一届学生,我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