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樊登读书会听了一本新书《父母的语言》我心里一阵内疚,感觉自己在孩子的教育路程错失了很多良机!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之间的差距在小学、初中逐渐显示,在高中、大学更显突出,然而其实这个差距在孩子三岁时就已经存在,只不过是隐现的,就如麻醉和医生洗手消毒一样,麻醉对病人的作用可以直观,然而最初提出手术前要洗手消毒的医生却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原因是消毒这件事对病人的作用没有直观性!
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孩子在三岁前父母的语言量相差竟达到了3000万!这是什么概念?
因此,我重新认识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含义,“孩子的起跑线”不是一所抢破头要挤进去的幼儿园,孩子的起跑线不是一所重点小学,而是父母愿意跟她(他)多说话,是父母用更丰富的、科学的肯定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去建立足够的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多么希望更多的家长能读读这本书,对孩子的教育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啊!
虽然我的认识有点晚,但是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弥补!特别是孩子五岁多好奇心特强这个阶段,我要抓住孩子善于表达跟他们多进行语言交流!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接他们放学的路上不禁哼起了儿时的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刚读完,儿子开始问我“妈妈,这是什么?”
“你猜猜,什么是没有颜色没味道的啊?”
“水”孩子说
“水可以摸得着看得到啊!再猜猜什么是摸不着看不到的?”
“空气”儿子大声说
我真是很惊讶,表扬了他!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表扬却让他爱上了猜谜语,每晚都吵着要进行,我实在没办法,有时身边没书只好手机查。
后来我灵机一动,让妹妹来出谜语,哥哥猜,没想到这小鬼很快就答应了!下面摘录她的几个比较好的谜语:1、什么东西四只脚但不会走路(桌子)2、什么东西外面是绿的,中间是红的,最里面是黑的?(西瓜)3、什么东西在海底,不会走路但会左右摆动?(海草)4、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做纪念?(照片)她看到墙壁的照片出的谜语....我简直太惊讶了,孩子能如此快速的想到那么多,哥哥也猜得不亦乐乎……
大家看,这个是不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用心陪伴的父母是最有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