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了目标?
1.自居心理
太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懂得了很多,拥用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及知识能力,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接收新的知识,对新事物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表层,长期以往就会在一个既定的圈层里面再也走不出去了,思维已经被固百分比,所以找不到目标。而事实的真相是:比你优秀的人太多了,比你能干 的人也太多了,只是你看到的世界太小而已。
2.习得性无助
就是人在受到不断的困难和挫折之后会感到自己特别的渺小,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会越来越没有信心,会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思绪是混乱的。 在现实生活中像孤寡老人,由于长时间没有亲人的呵护与陪伴,他们就会陷入习得性的这样一种状态当中,他们的环境和日常都是混乱的。我们人也是这样的,长期打牌和酗酒的人,他们的生活和环境肯定都是混乱的,他们已经陷入其中,形成了一种可怕的自我否定,会觉得无论我再怎么努力,无论我干什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失去了对整个局面控制的能力,精神支柱也会随之轰然倒塌,斗志也会慢慢失去,就失去了向上的一种动力和前进的一种驱动力,走不出自己既定的圈层。
和自居心理不一样,自居心理他是认为自己什么都会,自己很了不起,而习得性无助他是在不断地自我否定。
3.群居本能
人在群体的环境当中,他的心理水平倒退到了原始阶段,无法在群体环境当中做到自我辨别和自我控制。所以当你在群体的环境当中,你的智力包括你的判断力都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冰点,这个时候你只能依赖成员之间相互的行动,才能收获满足感,才会不觉得他们是排斥自己的,才会融入到这样的集体,而这样的一种群居本能会使自己根本就没办法找到内在的一种驱动力和自己的目标,很容易迷失了自我。
4.自我等级的划分
多数时候我们给自己的心理层面设定了等级,阶级固化,从心底里认为自己不可能做成做到什么事情,认为自己只能是个穷人,不可能自己能够去开创新的事业,自己去当老板,能成为有钱人,内心会有一种深深地不配得感。
二、如何才能找到目标
给自己1小时时间,关掉手机电脑,关上房门,不被任何人打扰,准备几张A4白纸,一支笔。在纸的正上方写上: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接下来就写下问题的答案。不停地想,不停地写,写完所有能想出来的答案后,再来进行精减剔除,这样你就能真正找到自己活着倒底是为了什么,而2018年的目标计划也清晰地跃然纸上。
三、结构性思考即目标的分解结构
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在制定我们的目标的时候就能找到思路,能够很好地列出我们2018年想要的内容。具体是怎么样的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论先行
先给出一个目标,数据化数量化的显现,比如说2018年我要赚多少钱,要看多少书,要出去参加多少次的线下学习,要跑步多少公里,练瑜珈多少小时等等
2.归类分组
哪些是工作的,哪些是学习的,哪些是生活方面的,先不要分类太多,简化一点,分三类就可以了,工作、学习、生活即可。推荐下载印象笔记,学习应用它的结构性思维以及清单性思维。
3.工作目标的分解结构
把一个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一项的工作,然后再把一项一项的工作分配到日常活动当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细化到了每一天,总结起来就是: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工作分解结构的交付可以以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进行要素分组,可以更好的将目标可视化、可执行地给做出来。
4.框架性思维
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很多时候做了制定好了却没有办法去执行,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框架性思维。不是说制定好了一个目标计划就直接去做,而是我想一年赚多少钱,那我一个季度得要赚到多少,一个月该赚多少,然后每天又该怎么样做。今天我们去到办公室不是说做到这个地方然后再去想要做其它的事,而是早就提前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好了,我们今天只是按既定的模型去做这件事情就可以了。我们在做计划、目标和任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框架性思维和结构,否则计划是难以得到执行的,而且越来越拖延。因为不清晰,找不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每天的生活是特别混乱的,又会陷入到浑浑噩噩的状态,浑浑噩噩之后又会想到手机和其它及时享乐的东西来麻痹自己,久而久之就又会形成一个特别不好的恶性循环。这就是我们怎么来了解目标的重要性,怎么样去找到目标,然后去对目标进行一个分解,最后具体的内容就出来了。
总结: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它当成一个项目管理来做,先把它分解到项目,然后任务、工作、再把它细分到日常活动当中。你会以结果为导向,要求你现在的行为,去要求你现在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时间节点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我们2018所有的计划都能被很好地完成,严格按照这样的方式方法去践行时间管理以及每天的日程安排。
四、日事清—一款可以将目标可视化地呈现出来的应用软件,通过计划来规划工作,通过日程来执行任务,通过笔记来总结回顾。
以下为我的2018年年度目标和计划,因为对日事清的应用还不熟练,先上传内容于软件,以后再慢慢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