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部分语句思考(三)
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互相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
……
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成比例。
……
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也是必然的。
《人生的智慧》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这一事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要处于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要求遵从的价值取向的紧张冲突状态之中。(《社会性动物》)而对于那些极具个性的人,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却与之发生矛盾冲突,这样的人处于社交聚会时必然会感到痛苦,就会趋向于独处,在独处中寻求自由。
这样的人要不就是本身具有那个时代所不具有的精神特质,在世间显得格格不入,而给予他独处的自由是对他最大的恩惠,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能让更有意地使用时间,创作出震惊永世的价值。这样一群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就是中流砥柱的存在,无人能够撼动他们的历史地位,世人也会永远敬仰他们。另一种类型就是熟知的本身的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有这样疾病的人不善与人交往,而本身又不具有足够独特的精神禀赋,在自己独处的时间支配受到无聊痛苦的折磨,从而在矛盾的冲突中最终走向崩溃。
但是众多周知,我们都是一般人,我们常常处在普通的矛盾中:即出世与入世的平衡。一味地入世,与各种各样无意义的人进行无意义的交往,很容易失去自我。虽然邓巴数告诉我们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约是150人,但是我们的一生没有必要并且不可能与这么多人交往相处。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中最大的乐观就是在面临这样的情况时,都回到自身,从本我中找到自己所独有的禀赋。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这时我们就越能享受到独处的好处,而不会因为在与人交往中迁就别人而否定自我。
而出世的极端则是极度地逃离社会,消极地避世。厌恶他人,厌恶世界,最终的极端会陷入厌恶仇恨的漩涡或者厌恶自我的深渊。
我们处在世间,应该像正如叔本华所说:“我们可以把社会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靠得太近就会因为火的炙热而烧伤,离得太远就会忍受寒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