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正在刷牙时,脑海中莫名的想到了一封信,突然觉得很惊慌。那是大一时写给大三的自己的一封信。
小的时候,觉得二字开头年纪的人就是大人了。如今,当我站在二十岁的这个路口,却觉得我依然是个小孩。
对于一个无比重视仪式感的人来说,我总觉得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应该给自己留下些什么,或者做一些从未做过的有意义的事儿。
终于,迎来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
当看着天气预报温度直线下降时,当走在室外裹着大衣仍瑟瑟发抖时,当听见大家讨论还有几周放寒假时,猛然惊觉这一年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并且新的一年已即将来临。
二十是个尴尬的年纪。脱离了稚气,却不够成熟。
曾经,信誓旦旦的对自己说:等我到了十八岁,一定要独立,能养活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人这样想过,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现在想想,只能对自己呵呵了,无形中打脸打得生疼。毕竟二十了还在靠父母养活。
以前不懂父母的辛苦,现在懂了依然无力改变。
曾经,做什么事都要找到伴同行。后来发现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图书馆,少一些迁就的日子,好像也不赖,一个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因为他人来扰乱自己的节奏。只是偶尔,还是会觉得孤单。
原来再强大,依然需要陪伴。 亦或说不够强大。
二十岁是个尴尬的年纪。向往远方,却无法迈开双脚。
想去的地方很多,真正实现了的很少,去了之后高于自己期待值的少之又少。一到放假,似乎所有人都在旅行,刷个朋友圈能看到大半个中国。大家都说,现在不出去以后没有时间了。于是,大多数人的旅行都像是打一场仗。去之前寻找攻略,去的路途中还得在拥挤的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最后才能赶赴战场。然后就是搜寻各种好吃的,找好玩的,过几天和平常不一样的生活,拍拍照,发朋友圈,过足了瘾,亮出战果后又风风火火的赶回来继续了无生趣的生活。
尽管有的已经变了味,可是我们依然向往啊!在同一个地方,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人都会有厌倦的时刻,有想逃离的时候。那么问题来了,当大家都在渴望自由,说着向往诗和远方的时候,有人说为什么要让父母替你负重前行。确实,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是一种无法反驳的毒鸡汤,这是一个能得到很多人认可的真理。
有的人选择无视,反正家里有资本,这无可厚非。有的人选择正视,于是做一些兼职,自己挣点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看起来似乎也不错,只是真的有那么容易吗?并不。有的人选择放弃,去不了就不去吧,告诉自己,等到以后自己挣钱了再说吧!
最终,我们没有迈开双脚,仍然在原地踏步。
二十岁是个尴尬的年纪。梦,有时近,有时远。
以前,在学校里真的不用想太多,每天就是上课下课,充其量就是考试前会紧张,和同学之间闹矛盾会心烦,想的所有的点都是当下的时刻会发生的。不用想以后会怎么样,要怎么样,反正照常进行当前的生活就行。
很多人是没有梦的,亦或说很多人的梦是一样的。
如今,我们有了基本的三观。接触了很多的事物后,对自己以后想做的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方向。
这是个筑梦的好年纪,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梦。相比以前,我们现在能更加结合自身特点去做梦,实现的可能性更大,但相比已经在外追梦的人,那条路对于我们来说仍是未知数。关于这些的认知,我们只能依靠外部信息获得。
有人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有人说,等你出了社会,就知道外面有多现实。两种不同的声音充斥在我们身边,各个心灵鸡汤铺天盖地,似乎每个人都在说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时,想想未来的生活,想想喜欢的事情,热血沸腾,觉得梦好近,近在咫尺。
有时,审视自己的现状,审视外面的环境,觉得梦好远,远在天边。
现在的我并不想收到那一封信。记得写那封信时的心情,那个时候觉得三年是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的。我害怕当有一天读到那封信的内容时,我除了从十开头的年纪变为二开头的年纪外,没有发生其它变化。
一直以来,我们听到过无数次这种话:“时间能改变很多东西。”时间似乎是一种神药,可以抚平伤口,能留下最真的人,能让我们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可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如果没有做出努力,是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那看似改变的是被动的,表面的。我们还是原来的我们,变化的只是外部世界。
有人说,二十岁以前,生活环境也好,生活习惯也罢,是无法选择的,也无法去改变,那是与生俱来的,是父母带给我们的。但二十岁以后的生活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可以去远方,可以去追寻,最终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二十岁,有的人结婚生孩子了,有的人参加工作了,有的人已经小有成就了,有的人仍在努力拼搏,有的人在享受最后的悠闲时光,有的人依然不知所措……状态各不相同。
二十岁的你,好吗?
致我们共同的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