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破茧》
作者:施展
读书小札日期:2021年6月19号
1、第一部分。从庚子年大瘟疫抛出问题:风险社会中的观念茧房。
2、2019年底网上流传一个扎心的说法:2019年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好的一年,但它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3、跨入2020年,中东动乱、蝗灾、疫情,贸易战、这些战乱瘟疫饥荒似乎没有离我们很远,每个人都吐槽未来局势不会很稳定,嘲笑的口吻也映射着我们对未来也乐观有信心。
4、正如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指出的,现代社会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种风险社会。在全球一体化,风险流动性转移的当代,应征约翰·多恩那首注明的诗:“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在古代,社会结构很简单,村落内部村对村,户对户,个人对个人,成一种简单的独立网状结构,分工简单而明确;在现代,最大的特点是扥共高度复杂和细化,这台社会机器运转的机理超乎个体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我们只知道它在运转,但是没人清楚地知道它是如何运转的。
4、2020年的“黑天鹅”事件,让我们见证许多历史性的事件。
5、疫情受影响的全球人数、封国封城、美军的“斩首行动”、英国脱欧、美国黑人运动、美股四次熔断······背后隐藏的危机,感觉马上就要爆了,但是在某种社会共识的影响下,产生了也消退了很多黑天鹅带来的连锁反应,但也避免不了局势的不稳定。
6、共识—风险社会的基石。我们能非常幸运地好好地生存在这个社会,是依托在一种社会的基础共识上。从国际、国家、民族、家庭与人们之间,都有一种共识维系着全社会的相对稳定。黑天鹅事件,在社会激起的涟漪,也可以引发蝴蝶效应。例如美国的黑人运动,因为一个警察跪杀一个黑人,引发美国全国的“黑命攸关”(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在冲突、抗议中,我们很难听到理性的声音,更多的是基于非理性的情绪和立场,出现跟踪政治的、非政治的站队,带来的是进一步的社会撕裂,而非社会共识的更新。这跟马丁路德金奋力推动的黑人民权运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7、社会共识的产生与公共空间形影不离。
8、过去,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我们仅仅是通过报纸、电视来获取信息,这些媒介就成了一种公共空间的形式,非常有限,而且这里面的信息都是经过事先被安排好,筛选好的。以前是我们没得选,公共空间有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如今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却不知如何选择,要不深陷茧房。
9、深陷信息茧房,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身边大多都是熟人或者半数人,信息都是自己喜欢的信息。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也成了很多人的障碍,人与人变得更加冷漠被动;跨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也是一种天堑,难以跨越,大大压缩了人们接触不同的信息的机会。
10、人们越来越不习惯“和而不同”。越来越表现出不同不和
11、正因为社会出现一些黑天鹅事件,有可能会击穿信息茧房的墙壁,逼迫人们重新回到融合的世界中,哪怕会产生一些痛苦和伤害,也是重新构建和更新共识的起点,有了这个起点,具体未来如何去走,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12、电影《教父3》中有句经典的台词:“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信息茧房里,人们会把情绪和理性;观念和现实混淆不清。人的观念的转变经常是滞后于实践的,往往实践已经往前走了很远,观念却还停留在上一个阶段。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会带来知识增量,反而浪费了很多共识更新的机会。
13、国家与国家也有表层秩序和底层秩序。表层秩序是成文规定,底层秩序是力量博弈。超级大国之间的博弈,是在成文规定外的博弈,是底层力量的博弈。美国对中东国家发动战争,不需要联合国批准,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合并,不需要联合国的首肯。
14、中国力量的崛起,跟中国的韬光养晦,大局视野分不开;国际的局势稳定,是中国崛起不可或缺的发展环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高速发展之后,要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提供疫苗、医疗用品等等,就算顶着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质疑和谩骂,也要勇敢去承担国际责任。
15、正如贝克讲:你可以拥有财富,但必定受到风险的折磨。
最后的话
16、我们作为社会个体,跳出信息茧房,要接触其他更多领域的信息,扩大关注圈。如果知识难以理解就对了,如果接受的是容易的,那就是乏味无用的知识了。
17、我们作为社会个体,追求更多发展,要拥有更大格局观,做好自己圈子内的事,再承担更多责任,影响身边的圈子,扩大影响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