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这样被还在内测的“微信小程序”刷了屏
就这样被微信“小程序”刷了屏,因为,它就这样内测了。
不管是媒体,还是朋友圈,无一不是谈论着“微信小程序”(曾名为应用号)的。并且令人很奇怪的是,竟然会是一片叫好之声。
甚至还有段子说有些公司让安卓工程师和IOS工程师都去学前端了,准备开发“小程序”
所以大家真的都认为“小程序”很有前景吗?
我只觉得,这样的微信,会让人用得好累。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
二.从订阅号到小程序,始于IM,而不安于IM
从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到订阅号,微信成功地将社交工具属性的自己变成了内容的生产者,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资讯阅读方式。
服务号则又是另一种更强势的存在,许多服务号,简直可以充当一个“体验不大好的微信内置版APP”。
企业号暂且不提,因为面对的不是普通的大众用户。
而如今小程序的出现,则让服务号的功能更加强大,更像一个“真·微信内置版APP”。
这很强势,然而这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吗?
三.群涌而上的APP浪潮,食之无味,弃之不可
上面的问题,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毕竟,随着网络越来越在生活中必不可少,APP越来越多,用户的手机越来越臃肿。就连摆地摊的阿姨,都随手准备好了支付宝和微信收钱,说不定还准备好了打车APP。这时候,看着屏幕上玲琅满目的图标,你在想的是,其实有些一个月只会用一两次,删了麻烦,不删又碍眼。
然后你会发现,你真希望有个应用能够包括这些东西,把他们藏起来,占小一点内存,也不碍眼。
这就是小程序现在正在做的事,它可以让这些小程序“藏”在微信里。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微信吗?
未必。
四.臃肿的微信,未忘初心,却未必得始终。
为什么说微信未忘初心,
因为微笑从未说过自己只是一个通信工具,它的slogan是“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而它做到了。朋友圈将动态分享变成了日常,公众号将阅读变成了日常,而朋友圈广告,甚至将看广告也变成了日常。
这的确是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微信越来越臃肿了不是吗。
订阅的公众号越来越多,每天看的却未必有几个。朋友圈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其中的广告又占了多少?联系人也越开越多,然而你却发现其中有些人你再也不会联系。
而现在,随着小程序的诞生,它的功能也必将越来越多。
我先想到的不是QQ,而是曾经的QQ空间。
QQ空间曾经升级了一次,在那之后,空间添加了无数第三方的应用,功能越渐完善。
在那之前,他还仅仅是一个发说说,偷菜的地方。
那之后,应用越来越多,却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大家一起玩的应用。
我想说的是,当微信越来越开放,功能越来越复杂,必将会导致的结果是,功能选择性多了,社交属性必定减少。
这向来很难是兼得。
五.微信变味,围城初成
于是微信的围城就这样逐步完善。
聊天、阅读、分享、付款,以及各类提醒,越来越离不开微信,到了将来,可能还有应用。
微信的确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并且也是一个颠覆性的、完善的产品。
只是这个完善,完善得让人有点窒息。每天微信带来的信息,已经不是满载,而是超载。
你可能有一群朋友,但是你会逐渐发现,在通讯录中,基本不会再联系的朋友比经常联系的还多。
你可能有一个朋友圈,但是你会渐渐发现,这里已经不是最初的分享,而成了广告的聚集地。
你可能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但是到最后,你懒得看,甚至懒得取消关注。
当然,你也可能有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毕竟,在这里,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但是,你只是其中之一,然后你发现,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成为品牌,有时很有一个名称。
如果你是开发者,可能你会去开发“小程序”,但和公众号一样,你只是茫茫“小程序”其中之一。
或者,你可能会装有很多“小程序”,然后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我们一开始用微信不就只是为了通讯吗。
微信逐渐变味,再也不是熟人之间的联系,而逐渐变成了一种营销工具。“小程序”的出现,更是如此。
如果“小程序”真的会内置于微信中,我相信这可能是一个颠覆性的时刻,但我也相信,微信会让自己离衰退,更近一步。
当所有人都在唱好“小程序”的时候,应当允许有的人怀念一下曾经单纯的微信。
越来越变味,越来越臃肿,微信会不会渐渐步上QQ的后路,我想,可能是时候该寻找另一个单纯和朋友聊天的地方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能够登场了呢。
开发者们,是时候准备下一款颠覆性的产品了。
(我是小帆,初到简书,欢迎交流,毕竟,思维要碰撞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