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徐正静,其被节先定,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之,则无不见;以天下之听之,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之,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
德之术曰:勿望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火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暗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固能长久。在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开闭不善,不见原也。右主周。
一同长目,二月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右主恭。
循名而问,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右主名。”
“符”即符合。本指先秦时期朝廷用来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言”,即言辞。所谓“符言”,就是对身居高位的人提出的治理国家的行为准则,是君主常用的治国之道。“符言”追求的是言行合一,名符其实。它不仅是一个舌辩之士练就一身本事、言动天下的基础理论课,也是一个老练政治家畅通言路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
《符言十二》,分别从位、明、听、赏、问、因、周、参、名九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君主应“安徐正静”,以保持君位;应虚怀若谷,明察秋毫;应广开言路,君臣共商;应赏罚分明,赏罚有据;应广问博闻,集思广益;应依法治臣,以利驭臣;应小心谨慎,周密行事;应见微知著,洞“天下奸”;应循贵实,名实相符。
把思想的东西变成文字,除了字面意思,还可以引伸、联想、展开。辟如“以天下之目视之,则无不见……。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这一条可以是君王治理天下的法则,而若普通人站在天下的角度观天下,再反回来看待眼前的人,身边的事,会不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呢?有大视野,故有大胸怀;有大局观,就不会困于一隅。妙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