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富民,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传递出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信号。
摸清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绘就乡村好“丰”景。温泉,系蒙古语“阿日相”的意译,是全国唯一以地热资源“温泉”命名的县。县内南、西、北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南北两侧向中间倾斜。属于大陆性中温带半干旱气候。扎勒木特乡紧邻温泉县城,依靠独特的地形地貌、适宜的气候和水土光热的气候条件孕育出羊肚菌、雪莲菇、黑木耳、鹿茸菇等丰饶的“菌类”土特产资源以及香紫苏可观可药用的鲜花。
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工作,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引进高端人才。聘请北京专业设计人员对本辖区乡村振兴重点村队进行整体设计,打造卡伦特色村寨,鼓励引导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学习内地经验。经过近几年发展,扎勒木特乡辖区内已建成1家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天源花卉有限责任公司,建成菌包生产厂和生产基地,主栽的羊肚菌、雪莲菇、木耳等菌类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但发展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产业基础薄弱、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产业链驱动力不强等都是制约食用菌发展的关键,导致产量和品质提升有限。
扎勒木特乡建立各类人才外培内育机制,依托援疆县市、技能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村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深入挖掘本土“田秀才”“土专家”,将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队伍,与科技特派员联合打造“田间课堂”,将农业技术送到田头,充实乡村本土人才队伍。
畅通运销渠道,让更多优质土特产“走出去”。扎勒木特乡推行“党建+产业+电商”模式,党支部牵头进行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打造香紫苏观光园,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动员村干部、企业员工探索新模式,推广特色农产品。
土特产运得出来,得益于扎勒木特乡建立了寄递物流网络,以村级农村电商物流点为辅,以“邮政+快递”“快递+电商”等方式推动“交通+邮政+快递”多元融合发展,切实解决土特产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目前,扎勒木特乡各村队快递服务网点覆盖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快递比例均达100%。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利用自身地理环境、挖掘地域资源特色,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做精传统种养殖业,推进牛羊肉、奶制品初加工,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做优特色农业,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土地整合,引进香紫苏深加工企业,开发香紫苏香料,打造香紫苏观光园,种植香紫苏1100余亩,促进观光农业发展。
通过有偿收回改造,盘活闲置农房资源等方式,成立37个合作社,对农户庭院、农牧家乐试行统一物业管理。截至目前,打造扎勒木特乡农牧家乐38户,吸纳本地群众就业 340余人,就地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实现村集体和农牧民双增收。